第六十九章 太孙大婚
作者:晶晶晶
五更天的钟声刚过,整个南京城已经苏醒。承天门外,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绯红色的官服在晨曦中连成一片朝霞。
忽然,午门城楼上三十六面金鼓齐鸣,浑厚的声响震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承天门缓缓洞开,露出里面金碧辉煌的奉天殿。汉白玉台阶上,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手持金瓜,肃立两侧。
“太孙到——”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鸣声,一队仪仗缓缓行来。
朱瞻基身着明黄色蟒袍,头戴翼善冠,腰系玉带,脚踏云头履。
他身后,林清浅一袭正红色翟衣,头戴九翚四凤冠,珠帘垂落,在晨光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杨士奇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位即将被正名的太孙。他注意到朱瞻基步伐沉稳,气度不凡,完全不像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杨士奇低声对身旁的杨荣说道。
“太孙果然龙章凤姿。”
杨荣微微颔首,轻抚着胡须说道。
“观其气度,颇有皇上当年的几分风范。”
武官队列中,英国公张辅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他征战沙场数十载,一眼就看出朱瞻基身上那股内敛的锋芒。
张辅对身旁的成国公朱勇说道。
“太孙若是领兵,必是一代名将。”
朱勇正要答话,忽然听到一声冷哼。
他转头看去,只见汉王朱高煦面色阴沉地站在武将队列中,眼中闪烁着不甘的光芒。
太子朱高炽见状,低声提醒。
“二弟,注意场合。”
胖乎乎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但眼神却格外平静。
赵王朱高燧站在另一侧,脸上挂着玩味的笑容,目光在朱瞻基和林清浅之间来回扫视。
林清浅跟在朱瞻基身后半步,心跳如擂鼓。她能感觉到无数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审视的,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她悄悄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保持端庄的仪态。
她在心中默念。
“这就是太孙妃该所承受的压力吗?从今往后,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天家颜面。”
李青萝、李青璇姐妹并肩而行。姐姐青萝神色恬淡,目光平静如水。妹妹青璇则忍不住偷眼打量四周,眼中满是新奇。
李青璇小声说道。
“姐姐,你看那鎏金铜鹤!”
手指悄悄指了指殿前的装饰。
李青萝轻轻捏了捏妹妹的手,微微侧头小声说道:“噤声。”
秦红玉走在最后,她挺直腰背,英气逼人。不同于其她太孙嫔妃的娇柔,她身上带着将门虎女的飒爽。
她望着眼前的壮观场景,心中不禁暗想。
“母亲若是在天有灵,看到女儿今日风光,定会欣慰吧。”
孙若微和胡善祥走在中间。
孙若微神色复杂,时而抬头看向朱瞻基的背影,时而低头沉思。胡善祥则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但攥着衣角的手指已经发白。
胡善祥在心中默念。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但这只是开始。只要我和姐姐合力,太孙的后宫之中迟早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奉天殿内,朱棣高坐龙椅。
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不怒自威。
朱瞻基率先走入奉天殿,林清浅等人候立在外,等待宣召。
朱棣看着走进来的朱瞻基,眼中闪过一抹欣慰,满意的微笑抚着下巴胡须。
朱瞻基走进大殿之后,对着朱棣恭敬行礼道。
“孙儿参见爷爷。”
朱棣微微颔首:“平身。”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朱高炽和张妍站在朱棣龙椅下方,表情庄重。
朱高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拿着公文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祭天立极,抚御寰宇,必建立元储,巩固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嫡孙朱瞻基,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皇帝慈命,载稽典礼,伏顺舆情,谨告宗庙天地社稷,于永乐十三年,授朱瞻基以册宝,立为皇太孙,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随着朱高炽宣读完公文,朱瞻基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
朱高炽看着下方朱瞻基,脸上也是满脸的欣慰。
他也没想到,儿子的哄老爷子的本事这么大,这才几年功夫,就把老爷子哄的心花怒放,连太孙都正式册立了。
(大明风华原著中朱瞻基是永乐十九年才大婚正式册立太孙,这里算是提前了六年。)
太监双手捧着太孙印玺缓步走来,那金灿灿的印纽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映得朱瞻基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望着眼前这方象征着太孙身份的印玺,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从这之前,他一直都是有实无名,但从今天开始,总算是名正言顺的太孙了。
“这一天,总算是来了。”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双手稳稳地接过印玺。
他能感觉到这方金印沉甸甸的分量,就像此刻压在他肩头的责任一样重。起身后,他侧身将印玺递给了一直恭敬候在自己身旁的随侍太监。
随后,旁边的老太监小心翼翼地,为朱瞻基解下了头顶的翼善冠。
朱瞻基整了整衣袍,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向丹陛,在众目睽睽之下郑重地跪了下来。
朱棣从龙椅上起身,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他缓步走下台阶,从跪在一旁的太监高举的托盘中取过那顶镶嵌着各色宝石的金冠。当这顶象征着太孙身份的金冠落在朱瞻基头上时,他感觉到朱棣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正仔细地为他调整着冠冕的位置。
殿内文武百官屏息凝神地看着这一幕,有人面露欣慰,有人眼神闪烁,有人暗中嫉恨,更有人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笏板。
这一刻,大明朝堂上暗流涌动的心思,恐怕比那金冠上的宝石还要纷繁复杂。
此时,奉天殿中除了朱棣、朱高炽、张妍,还有周围进行护卫的锦衣卫,其余王公大臣武将纷纷都跪在了地上恭贺道。
“国本已定,恭贺陛下,天佑大明,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