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赦天下,赦免靖难遗孤

作者:晶晶晶
    紧接着,就是册封太孙妃嫔的仪式。
    林清浅等人陆续走进奉天殿,然后盈盈下拜,声音此起彼伏的娇声喊道。
    “臣妾参见皇上。”
    (注:大明皇帝的儿媳和孙媳妇在正式场合,如册封、奏表中需自称“臣妾”以符合礼制。)
    朱棣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起来吧。”
    随后,旁边的小鼻涕站出来,沉声宣告道。
    “册林氏、大李氏、小李氏、秦氏、孙氏、胡氏文。”
    “天之配,阴阳二气,地之载,乾坤一德,承天之露,得地之福,非以地德,无以生万物,伏倚天威,堪足于雨露,故曰,敌体相俯身,白首相成,稽查古籍,周兴于姜,凤鸣岐山,渭水流焉,是又命使奉金册。”
    “授林氏为太孙妃,大李氏、小李氏、秦氏、孙氏、胡氏为太孙嫔。共承宗庙,以安社稷,以告天下,备成家礼,群贤毕集,于戏。”
    等小鼻涕宣告完后,旁边的一名年轻女官喊道。
    “授册。”
    于是就有六名太监捧着托盘走到了林清浅等人面前低头跪下。
    林清浅接过呈着金册宝印的托盘时,她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这就是未来母仪天下的分量吗?”
    她看着手中沉甸甸的金册,忽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林清浅不禁看了一眼站在丹陛之上的朱瞻基,眼里满是柔情。
    虽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但她对于朱瞻基感到还是挺满意的。从样貌、才情、谈吐、性格方面来说,好像都没什么可挑剔的。
    朱棣大刀金马的坐在龙椅之上,忍不住多看了李青萝姐妹一眼,心里暗道。
    “李家双姝,果然名不虚传。不知道她们生下来的孩子,会不会也是双生子。”
    随后他看向秦红玉时,也满意的笑了笑。
    “嗯,这个不错,她生的孩子肯定是白白胖胖的大小子。”
    当他看到孙若微和胡善祥时,眼里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神色。
    “这两人都是靖难遗孤,希望瞻基他自己心里能有数。”
    册封仪式结束后,朱棣宣布晚上在乾清宫设宴。
    文武百官纷纷上前道贺,朱瞻基一一应对,举止得体。
    杨士奇上前行礼:“老臣恭贺太孙殿下。”
    朱瞻基连忙扶起:“杨师傅不必多礼,日后还望多多指教。”
    杨士奇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欣慰地笑了。
    另一边,林清浅等人正准备返回东宫。临行前,朱瞻基悄悄捏了捏她的手。
    他低声说道。
    “晚上见。”
    眼中满是柔情。
    林清浅脸上一热,轻轻点头。转身时,她注意到胡善祥正盯着自己,眼神复杂。
    “太孙妃先请。”
    胡善祥忽然展颜一笑,恭敬地让出路来。
    林清浅心中一凛,但面上不显,柔声说道。
    “妹妹不必客气,以后不用那么生分,以后我们就是姐妹了。”
    胡善祥微笑着说道。
    “那以后就多劳烦姐姐照应了。”
    其余几人看到这一幕,默然不语。
    其实她们还不太适应这种情况,特别是要跟这么多女子共同分享一个丈夫,一时之间,还没想好该怎么相处。
    回东宫的路上,六人各怀心思。
    林清浅想着如何做好这个太孙妃,李青萝盘算着如何在宫中立足,李青璇则兴奋地回忆着大典的盛况,秦红玉思索着父亲生前的教诲,孙若微和胡善祥则不时交换眼神。
    而此时奉天殿内,早朝才刚刚开始。
    朱瞻基站在朱棣身侧,目光扫过殿中文武百官,最后落在两位叔叔身上,微笑着暗道。
    “他们两个倒是耐的住性子。”
    朱高炽面带微笑,眼中满是欣慰,朱高煦脸色阴沉,强压着不满,朱高燧则似笑非笑,不知在想些什么。
    金銮殿上,檀香缭绕。
    朱棣端坐龙椅,冕旒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动,遮不住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眸。
    他环视殿中肃立的文武百官,龙袖一展,声若洪钟。
    “太孙大婚,普天同庆。朕决定大赦天下,并赦免奴儿干都司的三万靖难遗孤,许其回京科举入仕。”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轰——”
    殿内仿佛炸开一道惊雷。
    文官们手中的笏板“啪嗒“掉落,武官们的甲胄“铿铿“作响。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在震惊与惶恐之间。
    兵部尚书金忠第一个出列,花白胡须剧烈颤抖,苍老的手指死死攥着笏板。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当年那些建文余孽……”
    “金忠。”
    朱棣目光陡然一寒,声音沉如闷雷。
    他缓缓起身,眼神冷冽的望着金忠,语气却格外平静的说道。
    “朕说的是'遗孤',不是'余孽'。”
    一字一顿,如刀剑出鞘。
    金忠浑身一颤,额头瞬间渗出冷汗,笏板“啪”地掉在大殿金砖上。
    此时,有又一靖难老臣“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
    “皇上明鉴,此举恐动摇国本啊!若赦免这些人,置当年靖难功臣于何地?”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额头已经磕出血痕。
    朱高煦猛地跨出一步。跪在地上直视朱棣。
    他双目赤红,抱拳的手背青筋暴起:“皇上!千万不可赦免靖难遗孤!若是赦免了他们,那我们当年岂不是……”
    话未说完,朱高燧也已经跪在一旁,低头叩首说道:“请皇上三思啊!”
    朱瞻基、朱高炽等太子一党的官员都只静静站立一旁,对这一切冷眼旁观。
    朱瞻基目光扫过群臣激愤的面容,又看向朱棣紧绷的侧脸,心中暗道。
    “爷爷这是要借我的婚事,彻底了结这段恩怨啊……”
    朱棣负手而立,冕旒下的眼神深邃如渊:“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他哪里不知道,这些人的意思,但是他如今的格局已经放眼到了全世界,而不是在盯着大明内的那点破事不放。
    赦免靖难遗孤,一是展现他的心胸气魄,二是展现他的仁德,三是为了完成当初对建文的诺言,所以这事不得不做。只要以后多多建功立业、开疆扩土,这点事情自然不会给他造成任何影响,反而会对他名声有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