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探太常府

作者:依云在青天
    这一日,贾琮并未做平日里的道士打扮,而是换了身寻常的富贵锦袍。
    以荣国府京营节度使贾赦之子的名义,备了些礼品,独自乘车来到了城东的王太常府。
    “烦请通禀,荣国府贾琮,前来拜会王太常大人。”
    贾琮对门房递上名帖,态度温润谦和。
    门房见是国公府的公子,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便出来引着贾琮往里走。
    府中庭院深深,布置得倒是雅致,只是透着一股寻常官宦人家的气息,中规中矩,并无太多出奇之处。
    贾琮一路行来,表面上欣赏着景致,实则神识早已悄然放出,细细感应。
    果然,一股若有若无的妖气,如同水中墨痕,虽被刻意遮掩,却瞒不过他如今的灵觉。
    妖气的源头,隐隐指向后宅新房的方向。
    待至前厅,王太常已换上便服等候,见贾琮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堆着笑:
    “贵客光临有失远迎,老朽失礼了!快请坐,看茶!”
    一个没落的荣国公府出身的庶子,自然是不值得他一个掌管全国礼乐规章的太常寺卿出面,亲自接待的。
    但麾下京营二十万虎狼之师的节度使之子,则必须面面俱到,给足对方礼遇。
    “王大人客气了。”
    贾琮拱手还礼,依言坐在其下首:
    “小子今日冒昧登门,是因着年近尾端,家中亲眷不日或需入宫觐见圣上、中宫。
    晚辈年轻识浅,对宫中规矩礼仪不甚了了,听闻大人乃太常寺卿,掌管礼乐,特来请教一二,望大人不吝赐教。”
    这理由倒也合情合理,王太常不疑有他,捻须笑道:
    “三爷谦虚了,些许俗务,谈何请教。
    三爷想知道什么,老夫知无不言。”
    二人寒暄了几句宫廷礼仪之事,贾琮话锋一转,状似随意地问道:
    “听闻前不久府上大喜,公子新婚燕尔,小子未能前来道贺,实在失礼。
    不知今日可方便,容小子拜见一下府上公子和新夫人,略表心意?”
    王太常闻言,面色微微一僵,随即又恢复如常,叹了口气:
    “唉,有劳三爷挂心。
    只是……小儿元丰,天生痴愚,恐冲撞了贵客。
    新妇小翠倒是懂事,只是……”
    他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无妨无妨”
    贾琮连忙摆手:
    “小子与元丰兄也算同辈,见见亦是应当。
    大人不必多虑。”
    见贾琮坚持,王太常不好再拒,只得起身道:
    “既如此,三爷随我来吧。”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后宅一处相对僻静的小院。
    刚进院门,便见一个身形略显单薄的青年,正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汤药,送到一个坐在廊下藤椅上的少妇面前。
    那青年正是王元丰,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眼神却清澈纯真。
    而那少妇,想必就是小翠了。
    她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裙,容貌清丽脱俗,只是脸色透着一股不正常的灰败,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倦意与虚弱,全然不似新婚之人该有的喜气。
    周身的妖气虽然收敛得极好,但在贾琮的感应中,却如同风中残烛,飘摇不定,更夹杂着一丝阴冷的毒煞之气。
    “爹。”
    王元丰看到王太常,放下药碗,憨憨地叫了一声。
    小翠也挣扎着起身,想要行礼,声音细弱:“公公……”
    “诶,快坐着,不必多礼。”
    王太常连忙阻止,又对贾琮介绍道:
    “三爷,这便是小儿元丰,这是……儿媳小翠。”
    “元丰兄,嫂夫人。”
    贾琮上前一步,拱手为礼,目光在小翠身上一扫而过。
    “见过……三爷。”
    小翠微微颔首,气息微弱。
    王元丰只是看着贾琮傻笑。
    贾琮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递上前去:
    “些许薄礼,不成敬意,祝元丰兄与嫂夫人琴瑟和鸣,早生贵子。”
    小翠伸手欲接,贾琮趁着她抬手的瞬间,指尖微动,一道温和无声的“净衣咒”如同春风拂柳,悄然打入她体内。
    咒力流转,贾琮清晰地感觉到那股阴冷的蛇毒之气虽然被暂时压制,却并未根除,同时,一道极淡的灵力印记也附着其上。
    “多谢三爷。”
    小翠接过锦盒,只觉一股暖意自身体流过,精神似乎好了些许,但那股深藏的虚弱感并未消失。
    贾琮见状,心中已有计较,不再多留,与王太常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起身告辞。
    离开王府,贾琮并未回荣府,而是直接去了清虚观。
    静室内,张道人早已等候多时。
    “道友,如何?”
    见贾琮进来,张道人连忙问道。
    贾琮将方才王府所见所闻细细说了一遍,着重描述了小翠的状态和那股未清的蛇毒之气:
    “……那小翠周身妖力虽有,却不见血煞,想来并非作恶之辈。
    反倒是她身上那股蛇毒,阴冷歹毒,其主人定非善类。
    看样子,她与那蛇妖已然交过手,且吃了亏。
    我已在她身上留下一道印记,暂时稳住了她的情况。”
    他顿了顿,继续道:
    “依晚辈看,此事不宜直接冲突。
    那蛇妖既然能伤了小翠,必然有些手段,且一击不中,定然还会再来。
    我们不如静观其变,做个黄雀,待那蛇妖再次现身,再出手擒拿,既能救下小翠,也能除去一害,岂不两全?”
    张道人听完,眉头微皱,沉吟道:
    “道友所言虽有道理,但人妖殊途,妖心叵测。
    你怎知那狐女性情如何?
    万一她与那蛇妖本是一丘之貉,只是内讧罢了?
    若今日你我置之不理,来日那王太常一家遭了祸事,又该如何?”
    “这老头,脾气这么火爆的吗?”
    他哪里知道,玄门中人无不是以守正辟邪、斩妖护道为己任的。
    这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而是无数有着恻隐之心的前辈高人因为一时心软,留下了太多的惨重教训造成的。
    “依贫道之见,还是该当机立断,先将这狐女拿下,再徐图那蛇妖!”
    显然,他对贾琮未直接动手擒妖有些不满。
    贾琮心中苦笑,知道这位老道长嫉恶如仇,但为了后续可能出现的“夜明珠”以及“雷神”线索。
    只能耐心解释:
    “道长教诲的是,小子受教了。
    只是此事或还牵扯报恩因果,若能善了,总好过强行打杀。
    况且,光除了一个手上并无血债的狐女,打草惊蛇之下,让那个暗中窥伺的蛇妖跑了,总归憾事。
    请道长暂且信晚辈一次,王太常府上小子自会时刻留意。
    若事有不谐,晚辈一力承担!”
    张道人看了看贾琮坚定的眼神,终是叹了口气:
    “也罢,便依你所言。但切记,万事小心,妖物狡诈,不可不防。”
    “晚辈省得。”
    贾琮躬身应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