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法脉正一

作者:依云在青天
    荣国府,贾琮院落,深夜。
    荟芳园的梅香似乎还萦绕在鼻尖,但贾琮的思绪片刻不曾在那些诗酒风流上停留。
    辞别众姊妹,又让平儿领着鸳鸯、金钏等人回房,叮嘱一声“莫要落了功课。”
    独自一人在幽室静坐,脑海里反复回想着自己午间“醉后”,神游太虚幻境时所发生的一幕幕情景。
    警幻仙姑那看似悲悯实则暗藏算计的前后布置,兼美仙子那以姻缘红线强行引神魂的神通手段,以及最终图穷匕见、令人呕心的“色诱勾引”……
    所有的前因后果加起来,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这些“上界仙人”的差距,不仅是法力修为上的差距,仅仅是对方二人那视苍生为棋子、视因果如无物的淡漠与浑不在意,就是自己学不来的。
    “或许这就是人性与神性的差别?”
    “当不至于!”
    “些许他人灵慧博来众生补天接续?哼,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贾琮暗自冷笑,右手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桌面。
    面对面硬碰,仅以今日所见,仙与非仙,实乃天壤之别,更别提对方还掌握主动,满嘴的“大义”名分。
    “蓉哥儿这边,只是一招“散手”,顶多恶心对方一阵,非是正道堂皇之策……”
    他思忖着,“想要破局,到底还是需要自身实力更进一步,又或者……得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才行。”
    想起最后二人的忌惮,贾琮这才猛然惊醒:
    “自己这一路修行,东拼西凑,虽有??机缘巧遇,但到底并非真传。
    说白了,在道门体系中,自己就是个无师承、无度牒、无箓位的'三无道士'。”
    平日里或许无碍,可一旦与真正的玄门大派打交道,或者遭遇如警幻这种般的对手,有无师承法脉,那当真是要命的事情,丝毫马虎不得。
    贾琮目光微动。
    其实若是能够选择,他更喜欢全镇那种浑无他物,法向内求的精进之道。
    后世之人哪个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虚无缥缈、时灵时不灵的祖师上仙?
    左右自己不管是正一亦或是全真的法门都有涉及,都不算外人。
    “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逍遥快意才是人人向往的所在。
    只可惜,虽然自己天下无敌,但是“天上来敌”啊,光靠自己这身“反虚合道”的金丹修为,又怎么抵得过两个不知在上界当值了多少年的真正仙家。
    只有正一,讲究符箓济世,求神问路,时刻与上界祖师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这才让两人心生忌惮、不敢用强,倒是可以让自己拥有足够的时间来缓缓布局。
    更何况,自己最初接触的道门经典,就是那清虚观张道人所赠,也算有那么一丝香火情分。
    想到张道人,贾琮突然心中一动,起身招呼守在门外的宝儿。
    “三爷,您有吩咐?”宝儿连忙进来。
    “去取一套朴素点的道袍来,再备一套拜帖,写上后学末进贾琮,拜见清虚观张道长。”
    贾琮安排道。
    “清虚观?”
    宝儿一愣,作为贾代善在世时的“替身”以及每年负责贾家祭祀建醮的主持人,张道人的名头宝儿自是听说过的。
    “三爷要去见那张道人?这会儿怕是有些不便......”
    正准备换了衣裳,以道门后进身份前往清虚观的贾琮闻言一愣,紧接着便看到宝儿手指天上明月,笑着回道:
    “三爷莫不是忘了,此刻夜半三更,城里早已宵禁。
    您的车驾怕不是刚出了宁荣街,就得被巡检司的大人们当场扣下!”
    贾琮恍然......
    翌日清晨,天刚微亮,贾琮他老子听说这个在家里一宅就是五年多的老儿子要出门访友。
    亲自给他找了个年老路熟的车把式,由宝儿陪同加上车顶上的旺财,一主三仆驾着马车晃晃悠悠去了城西清虚观。
    毕竟是龙虎山分舵,时常出入皇宫禁内以及各个公侯门府,因此这清虚观倒也建的方正大气、占地十分富裕。
    宝儿得了贾琮授意上前叩门,片刻后,一个睡眼惺忪的小道童到来开门。
    “谁啊?大清早的……”
    只是这里人手显然不是很充足的样子。
    负责守门的小道童明月疑惑的嘟囔着,宝儿一身劲装短打的下人装扮,在他看来倒不稀奇。
    朝他身后望了望,待看清门外广场上站着一个跟自己同样道袍打扮,却气度不凡的少年时,微微一愣。
    贾琮适时上前递过拜帖:“荣国府贾琮,求见张清虚道长。”
    “荣国府?!”那道统瞬间清醒,荣国贾家的名头他自是如雷贯耳。
    略有些手忙脚乱地接过拜帖:“您……您稍候!小道这就去给您通报!”
    不多时,张清虚便在另一位稍长些名唤“清风”的青年道士的引路下,略带诧异地迎了出来。
    他自然记得这个荣国府长房的庶出三爷,几年前那个对道法充满好奇的孩童。
    只是没想到,时隔多年,二人之间又从哪里得了缘分,值得对方专门前来拜访。
    “原来是贾家三爷,贫道见礼了”
    张清虚拂尘一摆,上下打量了贾琮几眼。
    见他虽身量未足,但气度沉凝,眼神清澈,隐隐有灵光内蕴,心中暗赞一声好资质。
    面上却不动声色,客气将人迎进了一间静室,同时命人上茶:
    “多年不见,小道友别来无恙?
    贫道还记得当年您才这般身量,向道之心却十分赤诚。
    还从贫道这里得了两本经书,想来是近日有所收获,特来向贫道请教一二?”
    张道士一边客套,一边还用手比划了一下贾琮五岁时上门求道时的身高。
    在他看来,贾琮没有正经的名师指点,靠着两本经书自行钻研,最多也就初窥门径,此行多半是遇到了修行上的困惑,想让自己帮着注解一二。
    清风道士则在旁默默观察,心中暗奇:“平日里师父出入的公侯府邸多了,眼前这位贾三爷看着不大,哪里当得让师父如此客气?”
    贾琮落座,接过清风奉上的茶,却未饮,直稽首一礼,开门见山:
    “不瞒张道长,晚辈今日到来,并非请教,而是有事相求。”
    “哦?”张清虚精神一震,示意清风退下,静室里独留二人,这才问道:“小友但说无妨。”
    贾琮看着眼前这位老道,说不得这位就是自己日后的“度师”了。
    语气恭敬道:“小可一心向道,奈何师门无路,犹如散叶浮萍。
    今日斗胆,略微得了些进益。
    恳请道长慈悲援手,代为引荐,晚辈欲行传度受篆之礼,正式拜入正一门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