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道德绑架

作者:楚山孤
    刁风!
    这二字一出,礼部尚书钱用壬不由得心中一凛。
    刁,狡猾,奸诈也,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使劲无赖,有刁民一说,现在皇上竟拿来形容学子?
    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学子,朝廷选拔官员,也大都从学子中选拔,所以也便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读书人也有相应的税收优待。
    现在学子们联合起来抗议,闹得科举考试都不得正常举行。
    这可不是小事。
    就像上一次出现南北学子录取差异过大的事件,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酿成全国性的大事件,而这一次,比上一次可要严重的多。
    当初就新政问题在朝堂上就有过争辩,有大臣就提出,一旦实施新政,必然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往后不愿在大明为学。
    朱元璋当时说,读书人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为天下,但是现在只不过让他们和百姓们一样,他们就不愿意为学了?这样的读书人,大明不要也罢。
    然而,现在这个情况真的就出现了。
    怎么办?
    难不成把天下读书人都得罪了?
    钱用壬光是想想,都觉得一阵头大。
    然而,朱元璋却是没有钱用壬想象中的震怒,只是骂了一句“刁风”,随后便神色如常,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如果是以前,他恐怕要去找朱辰了。
    但是现在,他显然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朱元璋,现在的他更有底气了,眼界也更开阔了,而且抛开思想包袱后,以前天大的事,对于现在的他而言,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不值一提。
    沉吟片刻后。
    朱元璋开口了,而这一次反倒是轮到钱用壬头顶仿佛有惊雷炸响。
    “传咱的口谕,你速去江浙,协助吴伯宗郭翀贾敏三人彻查此次生员罢考事件,查出带头闹事的生员,一个都不准遗漏,将这些带头闹事的生员统统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其余参与罢考的生员,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还有,调查这些生员背后的家族,势力,追缴税款,功名尽革,家产抄没!”
    话音落下,礼部尚书目瞪口呆。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去办!”
    “遵旨!”
    钱用壬惊醒,连忙领旨。
    出了御书房,钱用壬仍旧是心惊胆跳,同时又不免担忧,皇上实在是太硬了,这是要一把将这些闹事的生员按死,而且还牵连到其背后的家族,这必然会引发他们更加强烈的反抗,将整个事态扩大化。
    甚至可能会蔓延至全国。
    若是那样,恐怕就是皇上也不好收拾吧?
    要知道历朝历代皇帝,就算再强势,也不敢跟全天下读书人对着干啊!
    但不管如何,现在他也只能遵照圣谕去做……
    ……
    庆元府。
    钱用壬赶赴这里的时候,闹事的生员们还在巡抚衙门前静坐,要求朝廷给一个说法。
    “统统抓起来!”
    钱用壬一声令下,官兵们,现场顿时一顿骚乱起来。
    “干什么?你们干什么?”
    “我们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见官不跪,你们凭什么抓我们?”
    “对啊,凭什么抓我们?”
    钱用壬上前一步,走到衙门的台阶上,看着众生员,道:“皇上口谕,生员罢考,乃目无国法,挟制官长之刁风,带头罢考者煽惑众心,实属法所难宥,着即打入死牢,秋后问斩,其余参与罢考的生员,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好了,你们现在已经不是秀才了,统统给我抓起来!”
    话音落下,在场的所有生员全都傻了。
    这……
    皇上这也太狠了吧?
    打入死牢,秋后问斩?
    啊?
    带头罢考者,当场就有人吓尿了裤子。
    而其他参与罢考者,也统统面如死灰,“革除功名,永不录用”这八个字就仿佛是一记闷棍狠狠地敲在他们脑袋上。
    “不是,大人,我我我……我是被蛊惑来的!”
    “错了,大人,我错了,求求给个机会……”
    当场就有参与罢考的考生反悔。
    “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到牢里听候发落吧!”
    江浙的罢考事件,最终走到了朝廷强势镇压,罢考者被打入大牢这一步。
    这也让这些生员背后的家族势力以及地主乡绅好一阵错愕,没有人想到朱元璋会如此之强势。
    不给任何谈判的机会,上来直接就是一把按死。
    带头者秋后问斩,参与者革除功名,永不录用,其背后的家族也被牵连追缴税款。
    “好好好!皇上这是要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死啊!”
    “我就不信了,皇上能抓了江浙的学子,还能把全天下学子都抓了不成?”
    “不错,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读书人就越是要团结!”
    “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江浙的学子别怕,你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学子,还有全天下的学子!”
    眼见事态越闹越大,世家大族和地主士绅们并没有慌,因为这反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因为事情闹得越大,站到他们那边的读书人就越多。
    到时候,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站到他们那边的时候,看皇上这个孤家寡人还能不能也像今天这般硬气?!
    所以,他们只需要静静的看戏,或者煽风点火,添上猛料,让这把火烧得更加猛烈。
    一时间,全国各地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一篇署名为朱元璋的文章,出现在了《明报》上。
    文章首先以强硬态度表明朝廷对罢考事件的立场,强调士子必须遵守法度,不得恃功名而抗命。
    随后指出闹事生员们恃功名为护符,抗粮罢考,刁恶成风,并强调朝廷设科取士,原欲得读书明理之人,岂容此等无赖之徒借端挟制?
    文章明确表示,凡参与罢考者,轻则革除功名,重则治罪,绝不姑息。
    同时,文章再次强调,士绅与平民同为国家子民,理应共同承担赋役,特权只会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违背圣贤倡导的“天下为公”之理。
    改革是为了“均平赋役,恤养穷黎”,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而非针对士人,真正的儒者应“以天下为己任”,而非只顾私利。
    若只顾私利而罔顾天下百姓,那还是读圣贤书的士子吗?那是百姓的敌人!
    你们这些文人不是喜欢道德绑架吗?
    这一次,朱元璋也来了一次道德绑架,整篇文章以儒家理论包装政策,在谕旨中引用经典,将改革与文人的道德责任直接绑定。
    你们不是天天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挂在嘴边吗?你们的终极理想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怎么到了为百姓均平赋役的时候,你们就抗粮罢考了?
    文人既读圣贤书,便应“知君臣之分”,罢考是“目无君上”,不支持新政就是“为了一己之私而罔顾天下百姓”,违背孔孟之道。
    文章一出,整个大明哗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