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文言文的批判形式

作者:飞行团长
    新青年编辑部位于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进入正门能看到院落分东西两部,可谓是宽敞明亮,中间各有孔门相通,墙壁有张贴今日报刊,院内稍进入便嗅到一股奇特墨香。
    房屋十八间半,几乎每一间都堆满纸张,有主笔穿梭其中,撰写文稿,太阳洒落身上上,这里彷佛书斋墨地,让人安心沉思。
    好地——辜鸿铭第一时间感叹。
    他虽学习过西方古典文化和西方语言学,了解西方,但他更推崇东方之至理,他甚至对蛮夷倨傲的洋人颇为不屑,神姿轻蔑,他对中华思想奉为瑰宝,所以面对文斋之地,他颇为欣赏。
    蔡元柸来此地数次,每一次来到此处都会莫名安心。
    此地文墨思想之气贯通全国,可谓新文脉之源也。
    直到二人抵至辛丑办公室,未曾有任何迟缓,屋内是魏见星同陈度修讨论,关于应对传统文人,应当采取怎样文章手段还击。
    是的,陈度修在拜邀辛丑撰一篇文字犀利的文章,好雷霆反击。
    新文化运动一味的做事,一味的发文字也不行,还需要彰显锋锐,让那些抱着老旧文墨的老朽看到文章新的锐意!
    魏见星这是第一次无法拒绝邀稿,她思索,踱步,背负门外的人。
    她开口,陈度修用钢笔记录。
    脱口成稿,这些稿子源于内心所见所闻,源于对这个时代最沉重的表达和热烈。
    辜鸿铭听到辛丑道出第一句——《与朽儒书》
    “好一个与朽儒书!”辜鸿铭脸色变了,这个标题好锋锐。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辛丑批判文学。
    屋内,魏见星看着窗外,目光透过墙壁,屋檐,枯草树枝,她看到各省看各省如异国,这一刻声音悲朗:“朽儒踞高堂,执腐笔而呶呶,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白话俚语,岂登大雅?」吾闻之,不觉抚掌而哂。”
    “今之腐儒,束书不观,终日摇唇鼓舌,以「雅驯」自矜,而笔下之文,陈陈相因,如嚼枯蜡,使人昏睡。此辈之雅,不过尸居余气,何足道哉?”
    “至于彼辈所谓「文以载道」者,吾见其道——或为军阀颂功德,或为豪绅作碑铭,吮痈舐痔,恬不知耻。一旦见白话兴,则如丧考妣,疾呼「礼崩乐坏」。然试问:尔等所护之礼,可是吃人之礼?尔等所守之「文」,可是奴役之文?”
    当辛丑撰读此刻时,辜鸿铭脸色已经彻底变了,不再复之前云淡风轻之姿,好一片文言文形式的批判,这简直好一篇恶文啊。
    辛丑故意用文言文形式前来批判这些腐儒。
    而且每一段尖锐无比,直达弊端,哪怕辜鸿铭听到都感到一阵惶恐而不是愤怒,因为文章太过悲恸,显然是一个担忧社稷极深之人,古文造诣非凡之人才能撰写而出。
    这种人的批判文章, 就连愤怒都没有,只有无奈和无力。
    而屋内,魏见星的意识陷入军阀之战,陷入百姓灾厄,陷入国家前途何解,而那些跳脚文人还在满口礼义廉耻,还在吃喝度日,还在为军阀撰写真传。
    她的声音悲鸣:“更有文者,自诩「通经致用」,而于民生疾苦,闭目塞听。农夫挥汗,工人流血,彼辈视而不见,犹自摇头晃脑,吟风弄月。此非「文人」,实乃民贼也!”
    “吾虽习文言,然深知文之死活,不在字句古奥,而在有无血气。白话之兴,非为灭文,实为活文!使贩夫走卒皆能读,使妇人孺子皆能解,使天下道理,不再为尔等垄断。”
    “尔等惧耶?怒耶?然历史车轮,终将碾过腐骨!”
    当辛丑说到最后一句时,辜鸿铭沉默许久。
    历史车轮。
    碾过腐骨。
    此八字可谓古剑青铜,压得这些书斋旧人无法抬头。
    “哎。”辜鸿铭什么也没说,只是摇着头,他没推开这扇门,他落寞离去,如今大国这等姿态,连他都有时恍惚,眼神悲鸣的厉害。
    吾之大国,怎会如此。
    何处可寻啊。
    蔡元柸随后也转身而去,他决定同意辛丑开文科新学科之愿。
    如今的中华,太需要这种猛药和呐喊了。
    不光是社会需要。
    大学更需要。
    如此这片大地才有希望可言。
    ......
    辛丑办公室。
    陈度修看着自己听着撰写而成《与朽儒书》,他不断点头摇头,神情时而悲伤, 时而恍惚,最后捧着文章许久。
    “希望那些传统文人知道我们内心的沉重和悲鸣。”
    “他们总以为我们在争夺文坛地位,总以为我们需万众瞩目,总觉我们心怀目的、”
    “我们这个大国如今崩裂尽悲,他们却不想想田野百姓的孤鸣,不想想洋人跋扈的肆意,不想想二十一条的耻辱.....”
    陈度修离开了,他需将此文章迅速发出。
    这是新文化运动斗士的铁拳,更是泣血对传统文人和青年的呐喊。
    ....
    这一幕画面于天幕光影播出。
    万历初年,晚年张居正于暖炉看着光幕画面,他咳嗽着,眼神衰疲,挥手许久:“她骂的更是这千年来那些张口闭口礼仪道德,背地里豪宅林立,田地万顷的文吏士族。”
    “我很期待你们到底会缔造一个怎样的未来?”
    “漆黑如墨的历史能否被你们撕开一个口子.....”
    ....
    北宋王安石看着新政最终罢黜,他坐于田埂,看老汉抬水浇地。
    仰头看着光幕,这些庄户人哪里去看光幕。
    “多年可见星?”
    “未来可否有星光驱逐这数千年来压在劳苦大众上的枷锁黑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