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好人

作者:勇敢的雪兔
    书生有些腼腆,臂弯里抱着个藤编食盒,发间簪着的竹制笔架上还沾着雪粒。
    他被低温冻得身子有些发抖,露在外面的皮肤通红一片。
    宋砚只是匆匆瞥了江黎一眼,就忙致歉道:
    “实在是对不住,本该等柳公子安顿几日再来。”
    他后退半步,恭敬作揖。
    宋砚身上穿的虽是粗布衣裳,举止却透着股书卷气,说话时始终垂眸敛目,礼数周全。
    江黎不接话,也没有要请他进去的意思,反问道:
    “我观宋公子眼生,不知宋公子因何知道我?”
    说起这个,宋砚的耳朵尖更红了,结巴道:
    “是,是在冒昧,田大曾在小生面前提起过一嘴……”
    “原来如此。不知宋公子此次上门有何指教?”
    江黎直奔主题。
    天太冷,空气仿佛都要凝固住,她想进屋烤火了。
    提起这个,宋砚忙把手上的食盒往前递了递,说道:
    “柳公子才来怕是不知道,我就住在你隔壁的隔壁。”
    他说着,指了指右手边同一排的小院。
    大雪覆盖下的小院没什么特别的,看起来都一样。
    “此次前来主要是认个脸,以后遇事邻里邻居的也好有个照应。”
    江黎没有着急回答,主要,那就是还有次要咯?
    果不其然,宋砚犹豫了一瞬还是道:
    “这另外一件事嘛,就是城西粥棚已断粮三日,今早城门又抬出十几具冻毙的流民......”
    他声音发涩,掀开盒盖露出几块冻得梆硬的麦饼,目光恳切:
    “学生虽清贫,也想略尽绵薄之力,不知柳公子可愿……”
    “宋公子大义,小生佩服。”
    江黎截断话头,面露哀戚:
    “流民可怜,小生本来也有此意,只是我初来便遇大雪,许多东西尚未置办齐全,又加之囊中羞涩,恐怕是有心而无力啊!!”
    周芷柔眼巴巴的看着江黎,实在是有些不习惯她现在这副样子,她也可怜兮兮的道:
    “我家公子说得没错,我们在路上花光了盘缠,这才到的广阳府,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没想到却是连饭都要吃不起了……”
    宋砚听后失望一笑,作揖道:
    “是学生唐突了。这本是家妻晨起烙的饼,想着路上充饥,就留给公子吧。”
    他将食盒递给上前,江黎回拒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见周芷柔忙不迭的伸出手要去接。
    江黎眼疾手快,一把揪住周芷柔的后衣领,疼得她直咧嘴。
    “多谢宋公子好意,家里一两日的存粮还是有的,这饼你还是给更有需要的人吧!”
    宋砚见她不收,也没再多劝。
    他将食盒轻轻搁在门槛上,从袖中掏出张皱巴巴的告示。
    “两日后城南校场设官粥棚,若柳公子改变主意......”
    “宋公子既是读书人,该知道雪中送炭易,久旱逢甘霖难。”
    江黎突然开口,指尖划过告示上‘广阳知府’的朱红印鉴。
    “这雪不知还要下多久,谁又能保证今日捐了粮,明日自己不会挨饿?”
    她这话说得够明显了,别说没有了,就是有她也不捐。
    她同情灾民,但她不会因为同情他们,把自己变成灾民。
    宋砚闻言一怔,也不知听没听进去,苦笑道:
    “柳公子说得在理。”
    旋即,他又道:
    “但人各有志,小生还是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学生虽无银钱,却愿每日去粥棚施粥。若柳公子有多余旧衣破絮,哪怕半件,也能救人性命。”
    他从怀中掏出本翻得毛边的《救荒活民书》。
    “此书乃家祖父所著,学生愿借予公子一观。”
    江黎盯着对方冻得皲裂的掌心,没有去接。
    她在宋砚不可置信的目光中,婉拒道:
    “多谢宋公子好意,不过在下才疏学浅,恐白费了宋公子的心意,这书宋公子还是收回吧!”
    她自己都在苦苦挣扎求生,又怎的救助得了别人?
    既然拿定主意只会顾好自己,又何必给别人平添希望。
    宋砚还是第一次见油盐不进,又不在乎名声之人。
    他愣愣的收回书,扯出一个不算好看的笑:
    “今日是宋某叨扰了,我还有事要做,就先走了。”
    宋砚说完,有些不忿的转身走了。
    他还是第一次见这种人,功利心极强,说话做事忒没有礼貌,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话里话外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自己的示好硬是一一回绝,就连大门都不让他进。
    不给他面子就算了,属实是丢他们读书人的脸。
    宋砚越想越气,脚底微微用力,一不小心踩到滑冰,摔了个狗吃屎。
    他忙把饼护在怀里,下意识的去看身后。
    还好,出糗的样子没被人看见。
    宋砚没筹集到粮食,有些失魂落魄的回到家。
    才跨进家门,他的妻子林氏就关切的凑上来问:
    “如何了?那柳公子愿意筹集多少粮食和御寒衣物?”
    宋砚搓了搓满是冻疮的手,苦笑一声:
    “没有。”
    “什么?没有?”
    林氏的声音微微拔高,有些忿忿。
    “柳公子说他刚刚安顿下来,手中没有余钱余粮。”宋砚解释道。
    “胡扯,坐马车带仆从,怎么可能会没银子?”
    林氏说着,神情有些凝重。
    “相公,前些天咱们家已经捐出了大半的口粮,米缸里的余粮已经所剩不多了。”
    林氏紧张的看着他,颇有些小心翼翼的道:
    “就咱们家里剩下的那点粮,养活自家人尚且困难,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看,后日施粥之事,咱们还是不要掺和……”
    林氏的话还未说完,宋砚就皱眉打断了妻子的话。
    “这怎么行?流民寒苦,说不得多一口粥就能多救活一条性命,粮食不够就想办法再买些。”
    “家里的银子捐的捐,买粮的买粮,现在只余三两碎银,如今粮价如此高,就是花光所有银子,又能买多少?”
    林氏的声音不自觉的拔高,言语间尽是艰难。
    林砚不但没听进去,还咬牙道:
    “梅娘,如今朝廷需要我,我读了如此多的圣贤书,不能不站出来。”
    宋砚有些吞吞吐吐。
    “要不……要不……”
    林氏眼里满是失望,自嘲一笑,问:
    “要不什么?”
    “要不把我当初给你买的银镯子当了……”
    怕林氏不答应,他急忙道:
    “你放心,日后我一定给你买更好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