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良嫔
作者:锦绣繁华路
永瑾在尚书房听说了慈宁宫的事,一下学便赶着来了景仁宫。
“额娘,儿子听说皇祖母今日发了好大的脾气,您没事吧?”
永瑾路上走得急,进门之时额头上已经起了一层薄汗,而作为当事人的阿箬倒是气定神闲。
“无碍,我有分寸,来日方长,这件事上得罪了太后,日后慢慢找补就是了。
明日该是你们向太后请安的日子了吧,无论太后见不见,你们都照常去。
不管有什么龃龉,都是我们长辈之间的事,和你们这些小辈没关系,你们只管像往常一样尽孝心就是。”
永瑾见额娘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心中便松了口气,不过又想到明天的请安,估计是看不到什么好脸色了。
“儿子觉着,皇祖母总是要把这口气儿出顺的,额娘可得想好对策。”
阿箬心里多少也能料到太后下一步的作为。
果然,第二天一早,皇子公主们齐聚在慈宁宫门口,然后集体吃了个闭门羹。
福迦亲自出来解释,说太后犯了头疾,突然一病不起,现在要赶着去请太医,让大家都回去。
阿箬前脚刚得了消息,后脚就把太医院所有太医都遣去了慈宁宫,自己也第一时间赶到,亲自侍奉汤药,照顾得比当初给弘历侍疾还要周到。
又让包太医开了一剂猛药,不出三天就治得太后全身上下都舒舒服服的,再也诊不出一丝不妥。
哼,想给她扣上不孝的罪名是万万不可能的。
太后折腾了几次,自觉无趣,也就暂时按捺下去了,只放了一句话,她等着看阿箬以后生了女儿,会是何等下场。
阿箬左耳进完右耳就出了,她又不打算再生了,太后愿意等就让她等着吧。
这段时间阿箬分担了太后的火力,弘历得以安稳处理朝局上的事,等事情初定之后,弘历发现阿箬消瘦了不少,当即便赏了许多珍宝补品,聊做补偿。
感受着弘历对自己与日俱增的信任,阿箬对自己最近的战绩十分满意。
恰逢此时,包太医带来消息,庆嫔已经遇喜快三个月了。
之所以现在才发现,是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怀孕,毕竟她从乾隆四年就入宫了,如今都十几年过去了,她对子嗣早就不抱希望了。
最近还吃了不少冰镇的瓜果,吃得肚子不舒服了才请了包太医去看的。
阿箬得知,先是惊讶,随后便是兴奋,刚巧不知道该怎么缓和跟太后的关系,这机会可不就来了吗?
“包太医,这胎儿性别,最早几个月能诊出来?”
包米思虑片刻,说了一个比较有把握的时间。
“孕四月余,便能有八成把握。”
“那也就剩一个多月了,到时候你去给庆嫔把把脉,太后不是一直想亲自抚养一个皇嗣吗?这次若是个公主,便如她所愿。”
其余太医一向保守,为了避免担责,总要等到六七个月才能勉强透露胎儿性别,且是男是女都不会把话说死,这就给了阿箬很大的操作空间。
如今弘历在前朝后宫一把抓,太后势必会牢牢抓住庆嫔这一胎。
“那若是个阿哥,又该如何?”
“若是阿哥,最该为难的人也不是本宫,端淑长公主再嫁达瓦齐,归根结底是皇上欠了太后。
这次即便真是个阿哥,太后执意抚养,皇上也不好阻拦,只不过日后会麻烦一些而已。”
太后本来就是个后宫搅屎棍,若是让她手里握个皇子,那以后可就有的闹了。
庆嫔遇喜的消息传开,太后如何欣喜暂且不论,翊坤宫的良嫔却先破了大防,气得把手中的坐胎药摔在了地上。
“还喝什么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宫这身子调理得再好,皇上不爱来,本宫上哪儿生去?”
霜降看着地上的碎瓷片和泼了一地的汤药,心中同样苦涩。
喝了这么久的药,却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找江太医来把脉,他只说是承宠时机不对。
可皇上愿意什么时候来,又岂是她们能左右的?
良嫔哭过之后,很快又开始考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听说皇上纳了蒙古巴林部亲王的女儿为颖嫔,圣旨已经发下去了,恐怕不日便要入宫。
此人一入宫便是嫔位,恐怕是个劲敌,她不能再蹉跎下去了。
“霜降,替本宫重新梳妆,我要去见皇贵妃。”
“主儿是打算求皇贵妃扶持吗?”
霜降手上动作很快,但心里却有些担忧,良嫔自入后宫以来,一直是单打独斗,如今贸然投诚,恐怕皇贵妃不一定能接纳。
“以前庆嫔是皇贵妃麾下第一人,可她终究是太后举荐的人,如今她有了身孕,势必会与太后有更多牵扯,这便是本宫的机会。
咱们当初在闲贵人身边走的那步闲棋,是时候该动一动了。”
阿箬听闻良嫔上门拜访,倒是不算太意外,她早在几年前便一心求子,如今正逢颖嫔即将入宫之际,她着急也是在所难免。
“今日并非请安的日子,良嫔来本宫这,倒是稀客,可是有事?”
良嫔虽然妆容整齐,可眼尾处仍然残留着红红的泪痕,神思忧愁时,颇有几分病美人之姿。
“只是深宫寂寞,想与皇贵妃娘娘谈谈心而已,今日听闻庆嫔姐姐有孕之喜,臣妾虽为她高兴,可自己心里却难掩失落。
不瞒您说,这些年为了求子,臣妾也换了不少法子,可调养了这么久,至今也没缘分遇喜。
庆嫔是依附于您才能被皇上时时召幸,若是娘娘愿意帮臣妾一把,臣妾也愿为娘娘效犬马之劳。”
其实庆嫔侍寝的日子并不比良嫔多多少,更多的还是运气好,刚巧上次承赶上了她易孕的日子。
而良嫔,只要还喝着江与彬开的药,那不管什么日子,都是不大可能会遇喜的。
“你有心是好事,只是本宫位至副后,膝下更是养育了三个皇子,后宫之中已无人可与争锋,你有心效力,本宫这里,也没什么事可以吩咐你。”
阿箬这样说并非拒绝,而是希望良嫔能主动拿出诚意来,她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攀上的。
投诚要交投名状,这个道理良嫔也是明白的。
“臣妾从前与闲贵人同住一宫,听闻她与娘娘您素有旧怨,若是臣妾能除掉此人,不知是否能为娘娘分忧?”
阿箬不禁笑了起来,她此生都无法拒绝打压乌拉那拉氏,只要是能让她倒霉的事,阿箬都愿意支持。
何况这个良嫔本就是阿箬早就看好的人,如果她办事真的得力,那日后阿箬自然也不会亏待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