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立场
作者:锦绣繁华路
准噶尔汗王多尔扎暴力残忍,致使内部人心惶惶,贵族们忍无可忍,发动了内乱。
达瓦齐将多尔扎斩于刀下,自立为汗。
而从前的准噶尔汉王正是太后长女端淑长公主的丈夫,内乱之时,端淑长公主曾亲笔家书传入宫中,请求皇上派兵平定内乱。
可与此同时,达瓦齐也上书朝廷,求娶端淑长公主为正妻,弘历因此十分苦恼。
不过阿箬觉得,他其实早就决定好了让长公主再嫁,如今这般纠结犹豫,不过是因为太后那边难以交待。
太后正与皇上硬刚此事,还日日压力庆嫔,让她劝谏皇上迎回长公主。
原本皇上因为鹿血酒还时不时去她那里一趟,可自从出了这件事以后,皇上便一次也不去了,反正鹿血酒也不止庆嫔一个人进献。
庆嫔两边遭嫌弃,偏偏谁也惹不起,索性吹着冷风在养心殿门口站了大半天,把自己给吹病了,然后安安静静地在自己宫里休养。
阿箬听说之后,也不禁感叹庆嫔确实是有几分小聪明,哪怕太后知道她是故意的,可庆嫔毕竟是为太后病的,太后明面上也不能怪她什么。
不过阿箬只笑了两声便笑不出来了,因为太后又派福迦来叫她了。
为了保住女儿,太后可真是病急乱投医了。
阿箬自从当了嫔妃以来,可从来没有对皇上有过一丝违逆,何况是这种事关朝局的大事,太后怎么敢来指望她的?
阿箬无奈地坐在慈宁宫的板凳上,听着太后痛斥嫁女和亲有多不公平,以及女子再嫁杀夫仇人有多违背伦理。
阿箬只能默默地陪着笑脸,公主和亲确实可怜,但两国联姻是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前明之外,几乎每个王朝都曾将公主许嫁外族。
而女子再嫁,弘历就更不在意了,大清先祖是满人,在草原时,对于后宫妻妾便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习俗。
早年察哈尔部归降之后,清太宗便纳了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还将林丹汗其余妻妾分给了爱新觉罗的宗室。
也就是自入关以来,为了促进满汉融合,才逐渐开始推崇儒家伦理的。
太后虽是钮祜禄氏,但早前却是汉军旗出身,深受儒学教育,跟他们这些蛮夷不一样,接受不了也是正常的。
“皇贵妃,哀家只要自己的女儿,若是你能让皇帝接恒娖回来,哀家必定力保你坐上皇后之位。”
阿箬心中一颤,太后帮忙还不如不帮,放眼看这后宫,太后扶持的人,哪一个混出名堂了?
唯一一个生了十一阿哥的舒妃,还因为孩子跟她闹翻了。
“太后娘娘言重了,臣妾做个皇贵妃已经心满意足,孝贤皇后珠玉在前,臣妾不敢肖想后位。
端淑长公主是否再嫁事关朝政,臣妾不敢牵涉其中。
臣妾明白太后您爱女心切,只是此时迎回长公主,恐非良机,那多尔扎性情暴虐,与长公主本就感情淡泊,达瓦齐初登汗位,尚需大清支持,此番求娶长公主为嫡妻,总不会苛待了公主。
太后娘娘不妨耐心等待,长公主如今为国和亲,日后定有还朝之日。
至于纲常伦理之论,也大可不必担心,连前朝都没有因此而辱没长公主名节,您和长公主又何必因此而自苦呢?”
阿箬话音还没落到地上,就被太后给赶了出来。
看着紧紧闭上的慈宁宫大门,阿箬的心才算是落到了肚子里。
还好没被太后拉上贼船,虽然刚刚那么说有些对不住长公主,但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太后和皇上之间,她只能选择皇上。
皇后是太后的儿媳,但更是皇上的妻子,寻常人家或许要遵从父母之命,可在皇室,哪怕太后也拗不过皇上。
阿箬想当皇后,还得看弘历的意思,弘历愿意,他就能力排众议让阿箬上位,但若是此时倒向了太后,那她此前布局的一切就都功亏一篑了。
弘历听说阿箬为了帮他说话,被太后骂了一顿,还直接赶出了慈宁宫,不禁有些感动,立刻便赶来了景仁宫安抚。
“阿箬啊,这阵子关于恒娖的事,实在让朕为难,你肯在皇额娘那为朕说话,朕很欣慰。”
弘历拉着阿箬的手,笑得脸上褶子都出来了,他犹豫这么久没做出决定,就是因为不好意思自己去跟太后说,如今阿箬替他解决了这个麻烦,他怎能不高兴?
“臣妾自知比不上孝贤皇后俭朴贤良之德,可也不愿看到皇上独自为难。
孝义和大局总难两全,皇上的决定都是为了大清,太后若要责怪,臣妾便与您一起担着。”
阿箬说得弘历心里一阵舒坦,这后宫终于有了一个懂他支持他的人。
“朕知道你的好,你待朕素来情深意重,又多年耳濡目染皇后的温婉贤良,所以朕才能安心将后宫全权交托于你,有你在后宫是朕的福气。”
这弘历心情好了,还真是什么好话都说得出来。
阿箬感动地回握住弘历的手:
“能一直陪在皇上身边,也是臣妾毕生所愿。”
二人稍诉衷肠之后,又闲聊起后宫琐事,阿箬提到十一阿哥最近身体不好。
弘历也是知道此事的,还特地安排了方太医去为十一阿哥治病。
“舒妃体弱,永玥出生时便有不足之症,精心养了这两年,已经补回了些底子,方太医说这次的病情虽然棘手,但只要好好照料,不会有事的。”
阿箬看弘历的样子,便知道他还是忌惮叶赫那拉氏先祖的临终预言,这十一阿哥哪怕能养大,大概也会落得像七阿哥一般,常年与汤药相伴。
这样来看,弘历这个皇帝和她阿箬简直是天生一对,这个继后之位舍我其谁?
弘历刚走不久,包米就闻着味儿上门请平安脉了,他最近钻研了一个补养身体的方子,很适合先天不足的孩童服用。
在七阿哥那不能发挥十成的作用,但舒妃一向与皇贵妃交好,想来他应该能治一治十一阿哥。
阿箬听着包米的话,不禁有些头疼。
这个包太医什么都好,就是瘾大,每天闲着不知道享享福,反而总寻摸着要给人看病。
“包太医,十一阿哥那边一直是皇上在安排,本宫插不上手。
你与方太医是表亲,倘若他主动找你帮忙,那你提些意见也无妨,可若是他不提,你就别跟着掺和了。”
包米虽然治病有瘾,但好在听话,阿箬说不让,他便也歇了心思,只是总会有些失落流露出来。
看他这副样子,阿箬无奈扶额,只能给他推了个新活儿。
“本宫知你一身医术无处施展,心里总会不舒坦,刚巧本宫娘家的弟媳上个月生产,请的接生姥姥中有一人姓田,她有一个女儿身患重症,你要是实在手痒,就去替她女儿看一看。”
造福百姓,比在后宫的浑水里乱蹚要好多了。
该说不说,这田姥姥为了给她女儿治病也是够拼的,在京城里到处接活。
要不是成简的夫人这次生产也是她接生的,阿箬险些忘了田姥姥的女儿胡芸角这号人。
这辈子永琪生都没生出来,自然用不着胡芸角再去做什么,引荐包米去给她治病,一是满足包米的诉求,二就当是阿箬发发善心做好事了。
田姥姥接生技术不错,虽然阿箬自己不打算再生了,但家人朋友总会有需要,此时帮她一把,来日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