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太丧心病狂了!

作者:苹果不会少
    吴家村的事儿看似完了,但实际上还没有。
    据吴明慧偷听到的消息,她爹娘说到她哥的媳妇,用的是“买”的说法,而不是“娶”。
    唐知县直接从牢里提取了前吴村正,审出了介绍人,然后找过去,那人还装傻充愣。
    “不知知县大人找我做什么?”那人道,“草民可不是那些成天惹是生非的浮浪儿,草民是有正经营生的!”
    听他这话就不是什么正经人。
    唐知县先把人传唤,拿住,然后搜其家中,发现一个地窖,地窖里面竟然藏了三名衣衫褴褛的女子,其中有两人已经神志不清,疑似疯癫。
    “救命……”剩下那个清醒的哭喊,“我是被拐骗来的……他们要把我卖掉……”
    唐知县把人救出来,顺着这条线摸过去,开启了新一轮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挖出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买卖的团伙。
    先抄家没籍,然后菜市场门口斩立决。
    重典之下,澧阳县的牛鬼蛇神都收敛了。
    然后,唐知县上了折子,在折子里冷静地说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并在折子里附上了宋明珠的一封信。
    宋明珠这封信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画,只有很简单的几行字。
    “陛下,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全大夏的丫头片子被生下来的时候,都不再因为她们的性别被溺死在尿桶或者澡盆里。
    我梦想有一天,全大夏的女子,不论是老是少还是小,都不必再担心自己会被亲人卖掉。
    我梦想有一天,全大夏的女子,不论长相美丑,都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在大路上,不用担心被人拐卖。
    她们不是商品,不是货物,不是大夏的累赘。
    她们是温柔的风,包裹着她们那个破破烂烂的小世界,却从不抱怨。
    她们是地上的泥土,只要有一点生机就滋润着寄生在她们身上的生物。
    她们是被遮蔽的光芒,只要掀开一角云,就能释放出无限霞光。
    所以陛下,您可否从律法上面,给她们一点点立足的地方呢?”
    宋明珠根本不担心她这封信会在朝中引起怎样的反应,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她辩经。
    果然,唐知县的折子跟宋明珠的信到了京城之后,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就连民间都热烈地讨论着。
    从前宋明珠小打小闹,有些人还能忍一忍。这回宋明珠提出要立法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他们就不干了。
    “陛下,明珠县主这要是颠倒乾坤,学前朝女帝那样,造反啦!”
    这话一出,别说唐尚书想打人,就是工部、兵部跟翰林院都想打人了。
    御史台直接化身喷气战斗机,把这人往死里喷。
    细细一看,那些站宋明珠的,都是宋明珠既得利益群体。
    可见深厚的利益才是最好的同盟。
    ----------
    朝堂上神仙打架的时候,宋家台已经按部就班地开始了春耕春种。
    唐知县根据去年夏收和秋收的情况,从全县各村里头,挑了一些表现优秀的村子,组织村正和县里的农事官来宋家台观摩,学习如何种番茄、西瓜、棉花等作物。
    对了,狼桃入京之后,经司农寺验证属茄科。于是皇帝赐名番茄,甚合宋明珠之意。
    由于宋家台稻田养鱼已经开展了三年,去年秋收的时候,村正敏锐地发现有些田里开始减产了。
    他统计了一下,发现那几块田都是最先开始搞稻田养鱼的田。
    “知县大人,我以为,这个稻田养鱼,年限最多不能超过三年,不然田里就要减产!”村正唐知县道,“然后田里就要进行轮播养田……”
    所以今年春天,村正让村里养鱼快达到三年的田,今年都进行干种轮播。
    “宋村正,你这个经验非常宝贵!”唐知县令人记录下来,说道。
    今年宋家台田里的作物非常丰富,他们拿出了一部分田地,用来大面积种植西瓜、番茄跟棉花。
    而且宋家台还琢磨出了套种的方式。
    比如番茄跟葱套种:
    由于番茄招小黑飞虫,但是这种小黑飞虫讨厌葱,所以他们在每株番茄旁边种上几颗葱,既节省了地方,又能防治小黑飞虫,一举两得。
    又比如西瓜跟棉花套种:
    西瓜生长快,藤蔓跟着地面爬,所以田里先下西瓜。一个半月之后,等西瓜长稳了,田里再移栽棉花。等到棉花进入关键的花铃期,西瓜已经差不多收完了。
    这些经验听得来观摩的村正们是既惊讶,又羡慕。
    “宋村正,你们村对于怎么种田,可是相当有心得啊!”他们夸奖宋家台村正道。
    “哪里,都是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村正就道,“要想日子过得好,这脑子就得多琢磨!”
    然后,村正看到旁边搭的竹架子,又道:“就好比这个扁豆,它是爬藤生的,长得高,那它可不可以跟别的套种呢?”
    来观摩的村正都笑。
    “宋村正,你都这么问了,那肯定是可以的了!”
    “我猜,底下是不是可以种菜?”
    “对!”村正点头,“这个扁豆,它下面完全可以套种狼桃,狼桃底下再套种苋菜。苋菜吃完了吃狼桃,狼桃吃完了吃扁豆!
    再比方说芋头,它长得慢,但是中间空隙大,下面完全可以套种黄豆……”
    县里的农事官跟来观摩的村正们:“……”
    你们宋家台是一丁点地都不浪费啊!
    但他们也是真学到了。
    “难怪你们宋家台能过上好日子!”众人感叹道,“这地里被你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没有一块地是闲的!”
    就是现在天上掉块石头下来,只要让宋家台发现能种东西,那也要种点东西上去。
    就连明珠学堂里,孩子们也用磕破的碗,在窗台上种了一排葱蒜,并按照夫子的要求观察葱的生长形态,记录生长日志。
    来观摩的村正们:“……”
    你们就卷,往死里卷我们!
    傍晚,这帮人入住胡婆婆客栈,还没进门呢,一帮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们就涌上来,要帮他们拎包袱。
    “各位叔伯大人们辛苦了,欢迎入住我们宋家台胡婆婆客栈!你们的客房在这边,请跟我来——”
    来观摩的村正们:“……”
    你们宋家台连这么小的孩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也太丧心病狂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