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庸战况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公元223年,8月初。
    魏任成王曹彰,右将军徐晃提五万大军逼近上庸三郡的房陵郡。
    曹彰一到就欲强行攻取上庸三郡,徐晃劝道:“大王不必急于一时,将士长途跋涉而来,可先让将士安营扎寨休整数日。”
    曹彰不以为然:“我军士气正盛之时,正是攻取三郡的时机,何故还要缓图?如此一来,岂不给敌人有准备的时吗?”
    “大王言之有理,今我军三路伐蜀,上庸三郡已经是死地,唾手可得!西城申义兄弟本是魏将,昔日无奈而降蜀。大王只需派遣一人前往西城招降,我料申义兄弟必会投降。只要申义兄弟投降,上庸和房陵不过孤城而已!届时再取,易如反掌。”
    “嗯,那就听你的,先安营扎寨,让将士们休整。”
    “大王英明。”
    曹彰觉得徐晃说的有道理,随即就在房陵郡不远安营扎寨。
    当日,又派遣一人前往西城招降申义和申耽兄弟。
    魏军来犯的消息早就传至上庸,房陵郡是孟达在守。
    孟达眼见魏军来势汹汹,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且他素来和刘封不和,更让上庸难以阻挡魏军。
    正在孟达不知如何应对之时,西城的申耽前来求见。
    孟达宛如见到救星一般,急忙来到府门迎接,见到申耽就拜:“将军来的正是时候,我正欲请将军过来商讨大事。”
    申耽微微笑道:“子度兄,欲与我商讨何等大事啊?”
    “将军何故明知故问?今魏军来势汹汹,已经逼近房陵郡,我正欲为如何抵挡魏军,而找将军商议。”
    “哈哈,我来也正是为了此事。”
    “将军请!”
    “子度兄请!”
    孟达和申耽来到议事的地方,二人面对面的席地而坐。
    孟达满脸凝重,试探道:“曹彰徐晃领军来犯,且魏军势大。我等势单力薄,只怕难以抵挡。今日本想找将军商议退敌之策,不想将军不请自来!如能得到将军相助,倒是可以一战。”
    申耽闻言,嘴角微微一抽:“子度兄所言极是!只是魏军强大,恐难以抵挡。不知刘将军,可有对策?”
    “哎!刘封只让我死守房陵。”
    “噢?”
    “将军,此番前来必是有退敌之策,还请教我。”孟达当即拜道。
    申耽哪里有什么退敌之策,他和申义一听魏军前来就商量投降。
    这次来找孟达,就是想邀请孟达一起投诚。
    但他不知孟达到底怎么想,也不好当面点破。
    申耽长叹一声:“哎,我哪里有什么退敌之策。魏军来势汹汹,我等兵微将寡,只怕难以抵挡。今我来找将军,就是想看看将军可有对策。”
    “这?哎,为今之计,只有拼死一战。”
    “子度兄,魏军势大,必不能挡。如拼死一战,恐城破人亡啊?”
    “不然如何啊?”
    “不瞒将军,我与我兄弟已经决定降魏。今日前来,正是想邀请将军一同投魏。”申耽索性直言。
    孟达闻言,猛然起身,拔剑怒指:“将军,何故做此背主求荣之事?”
    申耽被孟达突如其来的拔剑,吓的浑身一颤,不过见孟达并没有进一步动作,随即平复心情道:“子度兄何故拔剑相向?我不顾性命前来救你,你要杀我不成?”
    “我等本为汉臣,今将军欲降敌寇,故而拔剑相向!”
    “我诚心而来,不想将军如此忠义。既然如此,还请将军现在杀我,提我人头去请功吧。”申耽说完,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看向孟达。
    孟达犹豫片刻,随即收剑长叹一声!
    申耽见状,连忙说道:“子度兄,今上庸断不能守。何不与我一同投魏,仍不失高官厚禄啊?”
    孟达言道:“我本是刘璋旧臣,陛下待我不薄啊!”
    “何为不薄?凭将军之才,岂能屈于刘封之下?何况刘封不能相容,久后将军必被其害啊?”
    “这……?”
    “不是我危言耸听,刘封乃刘备义子,将军本是刘璋旧部,刘备岂会重用于将军?刘封欲杀将军久矣,只是碍于上庸根基不稳,迟迟未动手。今魏军兵临城下正是投诚之时,迟则生变啊?”
    孟达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思虑片刻道:“将军之言不无道理,容我再想想。”
    “将军不要再想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孟达思虑片刻,微微颔首:“那好,就依将军,我等一同投魏。”
    申耽微微笑道:“如此甚好!那就说定,我已命人书信任城王,相约三日后归降。”
    “好,那就三日后归降!”
    “子度兄,那就说定了,我现在就回去,你也早做准备。”
    “将军慢走。”
    “告辞!”
    孟达将申耽送走,决心降魏。
    而在上庸郡的刘封对此一无所知。
    刘封得知魏军前来,当即就在加固城防,又命人通知孟达坚守待援。
    刘封将上庸交给族弟刘旦坚守,随即引军五千前往房陵支援孟达。
    就在申耽走后不久,刘封引军而来!
    孟达闻讯,大惊失色。
    为了不引起刘封察觉,孟达随即开门下相迎。
    “将军引军前来相助,孟达不胜感激。“孟达笑呵呵的于城门拱手道。
    刘封翻身下马,拱手道:“孟将军言重,你我虽在政见上有所分歧。但同为汉臣,理应同心协力拒敌。”
    孟达微微笑道:“将军所言极是,请!”
    “请。”
    刘封随着孟达来到治所,落座后便问:“孟将军,魏军现在何处?兵力部署如何?”
    孟达言道:“魏军约有五万人,其兵分两路,一路由曹彰统领,于房陵城东五十余里安营扎寨。一路由徐晃统领,于房陵城西三十余里安营扎寨。”
    “孟将军可有应对之策?”
    “魏军势大,且来势汹汹,不可正面迎战。为今之计只有依靠坚城死守,方有胜算。”
    “嗯。孟将军,陛下对你我委以重任,将上庸三郡交予你我镇守,可见陛下对我等之信任。今魏军来犯,正是你我同心协力,报答陛下隆恩之时。望将军能不计前嫌,与我一心守城退敌。”
    “将军放心!”
    “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