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
作者:朝花夕识
谢清池听着沈意行的话,道:“意行,你告诉我的,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沈意行道:“对。”
二人慢慢的向前,已经来到了梨花巷口子,梨树的枝丫垂落下来。
沈意行问:“你呢?”
谢清池不解看他。
沈意行垂了眼眸,手指一蜷缩:“有人给你送东西吗?”
谢清池想了想。
她想起聂晓树的情书,但是那应该不算,只是少年人争强好胜的好玩罢了。
她忽而想起那颗双生花的种子,那容色无双的白衣公子,像是如朝露一般的梦,回想起来甚至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只是,那样的人,谢清池心生警惕,不敢揣度,也不会自以为是的觉得他送自己东西是因为喜欢。
她道:“应该算没有吧。”
沈意行目光一闪,没说话。
沈意行突然开口:“清池你有想要执手一生的人吗?”
谢清池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没有。”
她现在只想弄清楚自己的来历身份,那过往笼罩着她,让她不敢将其他任何人牵扯进来,她知道自己这里是一片深潭,无法预料最后会在最后掀起怎样的巨浪。
她希望自己不要给他人,带来不好的事情。
沈意行听她说着,垂下眼眸,轻轻的“嗯”了一声。
二人就这样一边说一边走,回到了小学堂。
小学堂里,小落正在喝粥,可惜她喝着还是不得劲。
好奇怪哦,为什么刚才那锅粥就那么那么好吃,这锅虽然味道也很好,软烂的恰到好处,可是就没有那锅那么好。
看来美食可遇而不可求。
不过,小落还是干了小半锅,对着陈婆竖起大拇指:“婆婆,真好喝!”
陈婆知道这孩子嘴甜呢,然而谁不喜欢嘴甜的小姑娘呢。
而阿允和苗苗也起来了,阿允看到小落,呆了一下,便开心的跑过来:“小落姐姐!”
小落捏着他肉肉的脸蛋:“嘿嘿,阿允小弟,长胖了呀。”
阿允不好意思的笑。
而此时谢清池和沈意行也回来了,他们踏入,将包子拿了出来,包子还带着热意,配上小粥,很是美味。
苗苗见谢清池来,很开心,过来抱着谢清池的腿,谢清池蹲下抱她。
太阳悠悠然的冒了出来,附近的孩子背着小书包来上课了。
大家乖乖的坐到自己的小书桌前,在晨光中翻开书,然后开始读书。
只不过他们一边读一边将目光落到谢清池和小落身上。
小学堂里面来了两个漂亮的姐姐,他们都很好奇呢。
他们好奇看着小落,小落便更好奇的看着他们,好像他们是什么好玩的东西一样。
被小落这样一看,孩子们反倒不好意思了,不敢再看。
谢清池在旁边看的好笑。
小落跑过来,好开心:“姐姐,他们读书好好玩呀,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吗?我要回去问他们。哎呀,他们都这样可爱,那我小时候更可爱了。”
她说着又气呼呼的开口:“姐姐,你说我小时候都这么可爱,那个小太傅怎么舍得打我手板心的?”
谢清池似笑非笑的看着小落:“可爱是可爱,你乖吗?”
小落“嘿嘿”一笑:“自然,自然是乖的嘛,大多数时候肯定很乖,很久很久才犯一个小错。”
谢清池点头:“是的,就是每隔一两天就犯一个小错,一不小心将你老师的头剃成了卤蛋,差点害得他自挂东南枝。”
小落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意外嘛,我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你看我后面都没剃过别人头发了。”
谢清池点了点头:“嗯,后面没剃人头发了,后面你趁着你老师睡午觉,将他的胡子和刚长出来一点的头发染成了绿色,气得整整半年不肯再教你。”
小落“咳”了一声:“都过去了嘛姐姐,不要说了嘛。”
谢清池笑了起来。
她看向沈意行。
年轻的男子不用拿书卷,站在灿烂阳光中,将书中故事娓娓道来,言辞朴素,充满趣味,孩子们听得竖起了耳朵,双眼亮晶晶。
他正在讲《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的典故,孩子们听得儒家亚圣的故事,一孩童问道:“先生先生,原来亚圣小时候比我还不听话呀。他能成为亚圣,我也可以。”
旁边孩童们发出“切”的声音:“王虎,你先把你的《千字文》背着再说吧。”
王虎一握拳头:“背就背,先生,我以后要成为亚圣!”
沈意行摸了摸他的头:“好。”
开蒙的学堂大多数都是严肃的,这小小学堂却完全不一样,生动活泼。
了解了人之初,性本善,孩童们摇头晃脑的背了一番,时间便就这样滑过,然后孩童们便背着小书包,回家吃午饭去了。
他们午后再来。
沈意行收拾好书本,一转头,便看见谢清池看着他。
谢清池笑:“沈夫子讲得好有趣。让人听得舍不得做其他事。”
沈意行眉眼柔和:“现在我也可以悉听尊便。想听吗?”
谢清池眉眼弯弯,靠在那里:“我且悄悄躲在后面跟着孩子们听一听就好,长大了和五六岁孩童坐一起,怕丢人,也怕沈先生觉得我蠢笨,训诫我,那我就没面子了。”
沈意行道:“我也怕丢人。”
他看了谢清池一眼:“我怕我讲不出来。”
面对着你,被你那样的看着,又如何能专心育人之道?
风刮过庭院,梨树叶子簌簌的响起来,又温柔,又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