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讨伐董卓(四)
作者:晨曦行者
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袁绍的营帐内气氛略显压抑。
袁绍正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听着士兵汇报各路诸侯的战况。
只见那传令兵战战兢兢地说道:
“袁将军,如今各路诸侯多为保存实力,进攻乏力。曹操将军之前在荥阳汴水一战损失惨重,其他诸侯也多是按兵不动,进展极为不顺。”
袁绍听罢,微微眯起双眼,摆手示意传令兵下去。
对于此次联盟攻打董卓的真实目的,他与各路诸侯心里都清楚,如今汉室早已如风中残烛,衰败之势已难以挽回,天命似乎也悄然离去。
大家之所以打着讨董的旗号聚在一起,不过是想借此机会为自己博个好名声,就像在浑浊的世道里给自己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
更重要的是,都想趁着这混乱的局势,趁机去占领更多的地盘,扩充自己的势力,为日后的争霸之路添砖加瓦。
就在这时,又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单膝跪地,大声说道:
“报——,袁将军,云王世子率军前来了。”
袁绍微微一怔,随即起身说道:“快请。”
云王世子苏义衍的到来,着实大大出乎了袁绍的意料。苏家向来行事低调,专心经营着云梧之地,宛如一方与世无争的净土。
他们从不主动向外扩张势力,若朝堂没有明确征召,苏家子弟也绝不主动入朝任职,仿佛有意与各方势力划清界限,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此前苏礼明与刘辩一同被俘,袁绍本以为苏家顶多派个普通弟子前来联盟,不过是做做样子,表明一下支持讨董的态度罢了。
毕竟苏家一直行事谨慎,犯不着为了这讨董之事让家族核心人物涉险。可如今,出现在眼前的竟是云王世子,那可是苏家未来的掌舵人,下一任云王啊!一旦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出现任何意外,苏家多年来的苦心培养极有可能毁于一旦,这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
袁绍不禁在心中暗自揣测,苏家此番派世子亲自率兵前来,究竟是何用意,又会给这本就错综复杂的联盟局势带来怎样的变数。
不一会儿,年仅二十余岁的苏义珩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大步地走进营帐,苏礼清则是紧紧跟在身后。
“袁将军,久仰大名。如今董卓祸乱朝纲,荼毒百姓,苏某特率三千护卫军前来,愿与诸位共讨此贼。”
袁绍上下打量了一番苏义珩,心中暗自惊叹他的气度不凡,连忙说道:
“世子前来,实乃我等之幸。只是如今局势复杂,各路诸侯各怀心思,讨董之事进展艰难啊。”
苏义珩眉头微微一皱,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悦。其实早在来之前,他便料到这所谓的联盟军不过是一盘散沙,难以长久。他特意派人四处打探,得知各路诸侯每日在营中饮酒作乐,不思进取,全然没有一点讨贼的样子。
袁绍敏锐地捕捉到苏义珩的皱眉,心中暗叫不妙,他自然知晓这位云王世子怕是对联盟军的现状极为不满。如今汉室虽然已经衰败不堪,但毕竟还未灭亡,云王获加九锡之尊荣,更拥有勤王的权力,此次苏义衍定是要代云王行事了。
略作沉吟后,袁绍一咬牙,拱手说道:
“世子,如今联盟军如此不堪,绍实在有愧于盟主之位。世子气度非凡、心怀大义,绍愿将这盟主之位让予世子,由您来带领我等讨董,定能成就大业。”
苏义珩听闻,连忙摆手拒绝:
“袁将军不必如此。您发起联盟,振臂一呼,四方响应,这盟主之位当之无愧。苏某此来,只为讨贼,并无争夺权位之心。”
袁绍见苏义珩言辞坚决,也不再提让位之事,毕竟盟主之位更有利他的威望。
苏义珩目光扫视一圈营帐,沉声道:
“袁将军,如今董卓未除,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路诸侯既然结盟,就当齐心协力,共赴国难。苏某今日代家父在此向各路诸侯传令,十日内必须集结大军,全力讨伐董卓。若有违抗者,便是与汉室为敌,与天下人为敌!”
营帐内的将领们听了,皆面露惊色。有人心中不满,暗自嘀咕,但碍于苏义珩的身份和气势,也不敢公然反驳。
袁绍见状,连忙附和道:
“世子所言极是,绍定当全力配合,督促各路诸侯出兵。”
苏义珩接着说道:
“苏家护卫军愿作为先锋,冲锋在前。我倒要看看,董卓那贼子有何能耐!”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交织,满是对苏家护卫军的好奇。传闻这支军队个个以一当百,只是平日里极少现身战场,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但大家都清楚,苏家护卫军的装备堪称顶级。背后是云梧商会的雄厚支撑,每年商会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军队培养,只为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众人不禁期待,此番他们将在讨董之战中展现何等风采。
......
苏义珩以云王命令要求各路诸侯十日内集结一同进攻董卓的消息,迅速在各个营地中传开,各路诸侯反应不一。
酸枣之地,兖州刺史刘岱召集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等一众诸侯商议此事。
刘岱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诸位,如今苏家一到联盟军就要求我等出兵,这该如何是好?苏家不过是初来乍到,便这般颐指气使。”
话音刚落,豫州刺史孔伷满脸的不耐烦,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道:
“哼,苏义珩不过一个黄口小儿,竟敢以云王之名对我们发号施令。我手中兵马皆是辛苦积攒而来,怎能轻易为他卖命,去和董卓那老贼拼个你死我活。我看呐,这就是苏家想借我们的力量来立威。”
曹操霍然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大声说道:
“诸位,董卓祸乱朝纲,残害忠良,天下人无不痛恨。如今云王以大义号召,苏世子亲临组织,正是我们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除害的时机。我们若此时退缩,日后有何颜面面对天下苍生?”
广陵太守张超也起身呼应:
“位皆为汉室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若此番能齐心协力,成功讨灭董卓这乱臣贼子。”
在一番唇枪舌剑的激烈争论后,尽管部分诸侯心中依旧满是不满与顾虑,可在大义以及苏义珩的强势施压之下,他们终究是不得不选择出兵。
毕竟他们心里都清楚,倘若此时退缩,一旦苏家凭借着苏家护卫军的强悍战力成功救回皇帝,到那时,违抗云王命令的他们必然会遭受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