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讨伐董卓(二)
作者:晨曦行者
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以西)。
举目四望,周边旌旗漫卷飞扬,恰似一片五彩斑斓、汹涌澎湃的海洋。它们在劲风中猎猎作响,宛如激昂的战歌,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豪情与壮志,以及众人匡扶汉室、讨伐逆贼的决心。
密密麻麻的营帐整齐排列,仿佛一座拔地而起的庞大有序的城池,彰显着各路诸侯汇聚此地的浩荡声势。
董卓进京专权已有数月之久。数月前,在一场宴会上,董卓妄图架空苏礼明,甚至欲行废立之事,废黜刘辩,转而拥立刘协为帝,其篡逆之心昭然若揭。
袁绍义愤填膺,挺身而出,怒目呵斥董卓为“乱臣贼子”。
宴会结束后,袁绍深知留在洛阳凶多吉少,便偷偷潜出洛阳城,凭借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与影响力,广发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而今日,便是诸侯们会盟的重要时刻。
曹操、袁绍、袁术、孙坚等各路豪杰齐聚在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坛之下。坛上,彩旗飘飘,香烟袅袅,摆放着祭祀用的牺牲和酒醴。
“诸位,今日我等齐聚于此,是为了匡扶汉室,讨伐董卓这逆贼!”
袁绍身着一袭黑袍,头戴高冠,大步登上高台,率先说道。台下众人交头接耳,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不错,董卓那厮,进京以来,专权跋扈,残害忠良,实乃天下公敌!”
曹操紧接着开口。
公孙瓒在一旁也附和道:
“只是,讨伐董卓,需有一位盟主统一指挥调度,方能事半功倍。”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随后便在高台之上的袁绍和下方袁术两人身上扫视着。
袁绍出身世家大族,家族底蕴深厚,累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本人在士大夫阶层和地方豪强中声望极高,人脉资源广泛。此次号召诸侯讨伐董卓,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很大程度上便是冲着袁绍的名声而来。
再看袁术,他是袁逢嫡次子。在注重血统和家族地位的时代,相比庶出的袁绍,他在家族中拥有更纯正的血统和更高的地位。他占据着南阳等地,南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当时闻名的大郡,拥有丰富的资源。
凭借这些优势,袁术麾下拥有一定数量的精锐部队,还招募了一些勇猛善战的将领,实力不容小觑。
袁术自恃身份高贵、实力雄厚,对于盟主之位也有着强烈的渴望,眼神中透露出志在必得的神色。
一时间,高台上的袁绍与台下的袁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峙局面,其他诸侯们也在暗自权衡,思索着究竟谁更适合担当这讨伐董卓的盟主之位。
河内太守王匡提高音量,高声说道:
“盟主之位,非我兄长袁绍莫属!”
王匡与袁绍交情匪浅,二人曾一同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心腹亲信,并肩为朝廷效力。然而,何进不幸遇害后,局势急转直下,王匡被董卓任命为河内太守。
如今在这诸侯会盟的关键时刻,自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力挺袁绍。
紧接着,冀州牧韩馥也站出来表态:
“王公节所言极是。此次讨伐董卓逆贼,袁绍兄出力颇多,厥功至伟。想当初在洛阳,袁绍兄正气凛然,当面呵斥董贼,坚决不与这等逆臣贼子同流合污,其胆识与气节令人钦佩。”
韩馥身为冀州牧,与袁绍关系极为密切,他本就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袁绍能够迅速拉起一支颇具规模的军势,背后离不开韩馥的大力支持。
不仅如此,韩馥承担起了为联军提供粮草的重任,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供给。
就在众人纷纷附和韩馥,对袁绍表示支持之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孙坚突然跨前一步,朗声道:
“诸位,袁本初固然有其过人之处,但我以为盟主之位,袁术将军更为合适。”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孙坚,脸上满是诧异。
长沙太守孙坚不慌不忙,继续说道:
“袁术将军乃袁逢嫡次子,出身正统,在家族中地位尊崇。他所据南阳,人口众多、经济繁荣,资源丰富,可为联军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孙坚在北上参与讨伐董卓的征程里,曾果断出手,先后斩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而后顺利进驻南阳。
而彼时袁术正图谋占据南阳,孙坚审时度势,主动选择依附于他。作为回报,袁术上表朝廷,奏请封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袁术听到孙坚的支持,原本阴沉的脸色顿时缓和了许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一时间众多诸侯开始争论起来,但依旧是袁绍的支持者占据绝大部分,就在即将确定袁绍为盟主时候。
曹操向前一步,拱手开口说道:
“诸位,苏司徒为护我大汉天子,不幸被董贼挟持,生死未卜。昔日,光武帝曾亲授云王勤王之责,赋予其拱卫皇室、匡扶社稷的重任。如今我等兴兵讨伐董贼,匡复汉室,可为何不见苏家率军前来?若苏家能及时赶到,以其忠义与实力,这盟主之位,由苏家弟子担当,想必最为合适。”
众人听了曹操这番话,脸上纷纷露出疑惑之色,目光齐刷刷地转向袁绍,期待他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袁绍见状,连忙起身,抱拳回应道:
“孟德兄此言,实乃有所误会。云梧之地距此路途遥远,山川阻隔,行军艰难。苏家纵有勤王之心,仓促之间也难以迅速集结大军赶到此地。
况且如今董贼已准备撤离洛阳,我等当务之急是抓住时机,迅速组织力量追击董卓,以免让这逆贼逃脱。”
说罢,袁绍环顾四周,神情庄重地继续说道:
“此次会盟,我等皆是为了讨伐董卓、匡扶汉室而来。如今局势紧迫,刻不容缓,急需一位德高望重、有勇有谋之人来担任盟主,统一指挥调度,方能让我等联军齐心协力,克敌制胜。
在下虽不才,但愿为诸君效力,若能蒙诸位信任,让我暂居盟主之位,我必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带领大家荡平董卓之乱,恢复我大汉的朗朗乾坤。”
此时,河内太守王匡率先站出来,高声说道:
“袁本初家族四世三公,声望卓著,且此次号召我等起兵讨董,功不可没,由他担任盟主,实乃众望所归!”
冀州牧韩馥也紧接着附和道:
“王公节所言极是,袁绍兄有胆有识,心系汉室,盟主之位非他莫属,我等愿听从调遣!”
其他诸侯们见此情形,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齐声推举袁绍为此次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