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观音奴生产

作者:戴夫本夫
    夏末的应天蒸腾着溽热,秦王府垂花门外的老槐树被晒得蜷起叶片,唯有蝉鸣聒噪地撕扯着暑气。
    朱元璋的指节发白,蟒纹团领衫下早已洇出深色汗渍,却浑然不觉地在廊下踱步,靴底叩击青砖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
    马皇后手持湘妃竹扇半阖着眼,扇面却停在半空忘了摇动。
    豆大的汗珠顺着她鬓角滑落,在珍珠耳坠上凝成晶莹的水珠。
    徐妙云跪坐在青石阶上,素绢绞着铜盆里的帕子,蒸腾的水雾模糊了她苍白的脸色——盆中血水已经换了三遭,屋内传来的闷哼声却愈发虚弱。
    "父皇歇一歇吧。"安庆公主伸手想扶朱元璋,却被他甩开衣袖。这位平日威严赫赫的帝王此刻像头困兽,猛地踢翻脚边的青瓷花盆,陶片迸溅的脆响惊得众人屏息。
    福伯带着二十余名仆役垂手贴墙而立,粗布麻衣早被汗水浸透,老管家喉结滚动着咽下唾沫,掌心的如意纹汗巾被攥得变了形。
    朱元璋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蟒袍下摆早被汗水浸透,贴在腿上极不舒服。可此刻他哪顾得上这些,在产房外来回踱步,靴底与砖石碰撞的声音,惊得廊下的鹦鹉扑棱着翅膀乱啼。
    朱元璋闻听安庆公主说的话,微微点了点头,眼角的皱纹里都写满担忧。他转身走到马皇后身边,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声音放得极柔:"妹子,不要太担心了,敏敏自幼习武,身子骨很好的,这次生产一定会安然无恙!"
    马皇后抬起头,望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心里的焦虑稍稍缓解,勉强露出一抹微笑。
    徐妙云站在一旁,手中的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目光不时望向紧闭的房门。
    福伯带着一众下人,屏气凝神地候在远处,连粗气都不敢喘。整个庭院静得可怕,唯有院角的蝉鸣,一声接一声,扰得人心烦意乱。
    也不知过了多久,产房内突然传来两道嘹亮的啼哭,划破了凝滞的空气。众人紧绷的神经瞬间松懈,朱元璋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门前。
    产婆抱着两个裹在大红襁褓里的婴儿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喜色:"恭喜陛下,恭喜娘娘,王妃生了一对龙凤胎!"
    朱元璋急忙接过男婴,襁褓里的孩子皱巴巴的小脸还带着血渍,眼睛紧闭,小嘴一张一合地啼哭着。
    他笨拙地颠了颠,粗糙的手指轻轻擦过孩子的小脸,眼神里满是慈爱。还没等他好好端详,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朱标满头大汗地冲进院子,官服歪斜,玉带凌乱。
    "父皇!捷报!"朱标喘着粗气,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二弟和天德叔他们攻破北元王庭了,巴图鲁被二弟诛杀,新任可汗已被俘虏!"说着,他双手递上一卷黄绸捷报。
    朱元璋另一只手接过捷报,展开细看。羊皮纸上朱樉的字迹刚劲有力,详细描述着战场上的惊心动魄。
    看着看着,朱元璋的嘴角越扬越高,嘴都咧到了耳后根,忍不住连道三声:"好!好!好!"怀里的男婴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得抖了一下,哭啼声更大了。
    马皇后抱着女婴走过来,小丫头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她伸手轻轻刮了刮孩子的小鼻子,笑着对朱元璋说:"重八,今天双喜临门啊!咱们大明江山稳固,又添了这对金童玉女,当真是天佑我朝!"
    徐妙云、安庆公主围拢过来,福伯领着下人们也凑到近处,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阳光透过廊下的雕花窗棂,洒在两个婴儿身上,映得他们的小脸红扑扑的。
    朱元璋望着怀中的男婴,又看向马皇后怀里的女娃,心中满是感慨。这一刻,战场上的硝烟与产房里的新生交织,勾勒出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图景。
    夏风裹着蝉鸣吹过王府,带来丝丝凉意。
    朱元璋抱着孙子,心中暗自盘算,待孩子长大,定要将这江山的故事讲与他们听,让他们知道,这万里山河,是如何在祖辈的铁马金戈中,一点点铸就。
    蝉鸣声里,朱元璋用胡茬蹭了蹭男婴泛红的脸颊,惹得孩子攥着他的龙纹衣襟咿呀直叫。"这小子哭声震天,倒像北疆战场上的号角。"
    他爽朗大笑,转头望向马皇后怀中的女娃,只见她正用藕节似的小手抓着皇后鬓边珍珠,圆溜溜的眼睛映着廊下晃动的光影。
    "重八,给孩子取个名字吧!"马皇后温柔催促,指尖轻轻点着女娃肉嘟嘟的掌心。
    "好,那咱就给咱孙子和孙女取个名字。"朱元璋摩挲着腰间玉带,目光扫过庭院中盛开的石榴花。
    烈日下,火红的花瓣如同燃烧的火焰,而角落的木槿树正抽出嫩绿新芽。他沉思片刻,朗声道:"男孩就叫朱尚炘,'炘'是烈火燎原之势,盼他将来如北疆烽火,照亮大明山河;
    女孩就叫朱尚槿,木槿朝开暮落却生生不息,愿她似江南草木,柔韧坚强。"
    安庆公主凑到近前,见小侄女正把马皇后的珍珠塞进嘴里,忍不住笑道:"这小模样,倒像只贪嘴的小狸奴。"
    朱元璋闻言眼睛一亮,伸手刮了刮女娃鼻尖:"既如此,就唤她'阿狸'!"女娃咯咯直笑,口水沾湿了皇后的衣襟,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他又低头看向怀中的男婴,小家伙正挥舞着拳头,将他胸前的团龙刺绣抓得歪歪扭扭。"北疆战场,最紧要的便是粮草。"
    朱元璋想起朱樉军报里提到的乌兰察布粮仓,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小子就叫'粮囤',盼他日后掌管天下钱粮,让咱大明子民仓廪充实!"
    徐妙云望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轻声道:"愿尚炘、尚槿平安顺遂,承先辈之志,护家国安宁。"蝉鸣忽地喧嚣起来,似在应和这份期许。
    朱元璋抱着"粮囤",马皇后搂着"阿狸",祖孙四人的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在秦王府的青砖上,勾勒出一幅最温暖的帝王家画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