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地主老财家也禁不住她掏
作者:锦上甜花
八六三农场送的五千斤大米第二天抵达了拖拉机厂。
奖励细则推广到各个参与生产的军工厂,大米和猪肉焕发了生产线的活力。
职工们下班时候虽然个个都顶着那张疲惫的脸,脸上却笑开了花,这段时间连睡觉都是香的。
“按件计酬”奖励实施后,第一天的生产效率立刻提升了30%,三天后产量翻倍,其中一个劳动能手为了食品奖励,活干得漂亮,失误率几乎为零不说,还全天工作累计十五个小时,可以说他除了吃喝拉撒、休息外的时间都在干活,效率上涨200%。
别人只能扶着老腰望洋兴叹、暗自羡慕,拍马都赶不上他的速度。
学不来,真学不来,学习别人要脑子要力气,但学他是会要命的!
一周后结算的时候,这位劳动能手笑眯眯地在财务室拎着十斤大米、一斤猪肉回家。
一个月下来他能多挣出三十斤大米、三斤猪肉,车间里没有人不羡慕他的,他能干到生生挣出了两个人的口粮!
像他这样能干的人,流水线上还有很多很多……
……
农彦平有几天没来视察拖拉机厂,看到工厂焕然一新的面貌吃了一惊。
原本一周生产560台的拖拉机厂,这周能生产850台拖拉机,效率提升了50%还要多。这样的变化自然是瞒不住视察的领导。
农彦平按惯例拉走了八十台拖拉机,但他仔细地数了数,感到不对劲,车间里居然还趴着很多崭新的机器?
像小林这样喜欢画饼的人,只做出一分她能画出五分来,生产效率涨了一半她居然能忍住邀功?他感到不对劲,这根本不像小林的作风……
农彦平沉吟着赞扬道:“你们这周的生产效率提高很多,工作做得不错!”
林红樱心想:拿精细粮、副食品钓出来的生产效率当然高,白花花的大米猪肉是实打实地给!
农彦平喜滋滋地道:“不错不错……”
他拊掌大笑,决定道:“剩余这批拖拉机全给我拉去垦荒,马上就拉走!”
林红樱轻咳一声,“农局……这批多生产出来的拖拉机我们有别的安排。”
她不得不把安主任的“按件计酬”的奖励细则,告诉了领导。
“这批拖拉机是分给振华和八六三农场的,他们给工人补贴了大米和猪肉,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农局要是想多要几台拖拉机,可以考虑考虑给咱们工人添点副食品补补身体。”
农彦平听完手放下了,心头的欣喜不翼而飞,现在只想赏林红樱两记爆栗。
他怒笑道:“没有!”
“问你要点东西还讨价还价!”
在一旁的安邦国帮腔说:“春耕快到了,匀点拖拉机给农场搞生产建设是有必要的。”
“农垦要的每月两千台拖拉机,咱们肯定是按期交付的。除此之外,各个农场愿意给工人补贴副食品,刺激出来的生产效率就给他们。”
既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哪有这么好的事?
林红樱顿了顿,清清嗓子说:“咱们接下来还要生产出口的拖拉机,既要生产春耕需要的拖拉机,也要留出余力生产出口拖拉机,同时办好这两件事并不容易……”
她忙得没空领导哭穷,领导居然还跟她讨价还价?
农彦平坚决地说道,“春耕必须稳住,出口也不能丢。”
林红樱沉默不语。
要解决汹涌的需求办法只有两个。第一,扩大生产规模。第二,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副食品福利激发劳动效率。
扩大生产规模是不可能的,九大军工厂外加一个总装厂,完全足够满足需求。盲目扩大规模,等到拖拉机需求的淡季纯粹是浪费人力。
现在各大农场都颇为识趣,拉了一车又一车的副食品过来,做领导的不能不表示一点吧?
她乐呵呵地看着农局长不说话。
农彦平迎着她直晃晃写着“要钱”的目光,心中不怒反笑,但看久了心里哆嗦。
她是真的又伸手要钱了啊?
打秋风也就算了,还一阵接着一阵打,地主老财家也禁不住她掏!
……
林红樱最终还是从农垦局薅下了一团羊毛,申请下来了五千元人民币,用以鼓励创新、改良工艺。
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意在这“同心协力”、“为国加班”的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个老师傅改良了传送履带工艺,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0%;一个劳动能手发明了“万能工具箱”,将生产效率至少提高30%。
一个年轻细心的女工人把生产车间中的粉尘过多的现象上报给安主任,同时她发明了滤除粉尘的空气滤网,不仅给工友们创造了更清洁、舒适的环境,还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他们都获得了三十斤大米、六斤猪肉,外加十元的物质奖励。
当然,这不完全是奖励的功劳。
有很多职工、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职工都婉拒了组织上给予的物质奖励,他们表示自己琢磨出这些创意,只为提高厂里的工作效率。
要是自己的创意能够帮助到大家,他们就很满意了。
林红樱相信有些人是真不在乎物质奖励,但要鼓励科技、提倡创新就不能坏了规矩,寒了人心。
在这股热情的浪潮下,各大军工厂积极响应,职工积极工作,产能不断攀升。
振华农场、八六三农场的拖拉机提前交付,其他农场羡慕地看着他们率先用上了拖拉机,赶紧去打听门路。
摸到门路后他们火速送来自己农场的土特产。谷类、禽类、鱼类、豆制品(豆油豆腐)、糖、乳制品……甚至还有振华食用菌厂的菌菇,可谓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食堂师傅那锈了两年的大铁锅,这段时间都被油花滋养得黑光油亮,隐约倒映出人影。
工厂每天由提供两餐变成了提供四餐,除早、中、晚饭外还多加了一顿夜宵。正餐每顿六个菜,三荤三素,食堂的师傅们忙得脚不沾地,连吹嘘的时间都没了。
……
农彦平把机械局、试制小组的技术顾问、工程师召集过来,开会讨论关于拖拉机出口的技术问题。
江有为听说农垦要将神农拖拉机产品列入出口名单,他心中顾虑不决,私底下跟农彦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支持拖拉机出口的意见。
周庆山同样,他们都认为至少要等神农拖拉机技术成熟后,再考虑出口。
农彦平不是做技术的,不清楚这款拖拉机在技术上的意义,他们却很清楚!
它搭载的神农柴油发动机领先世界水平,电机、牵引、底盘技术同样优秀,这种级别的技术是国家的机密。倘若是贼鹰、毛熊那些国家,绝不会将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出口。
华国的工程师千里迢迢奔赴欧洲,多看一眼这种核心科技都要被外国人视为偷窃技术。
但偏偏它是民用的科技,以发达国家的水平很容易破解它。
加上国内局势紧张,把华国的先进技出口会牵扯到立场问题。往好里说争议在于是否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说个不好听的,一旦技术泄密就演变成叛国。
但对于林红樱便没有这个顾虑,她没想到这一层。
毕竟,在她眼中这款拖拉机落后了她那个时代至少五十年的水平。
用一项过时的技术出口换取外汇,外汇换成粮食以缓解饥荒,在她看来更有意义。
听完江老的担忧,林红樱思考后斟酌道:“不如这样,咱们单开一条生产线,给发动机加上‘技术锁’防止技术泄密。
至于立场问题,那便交给上级领导们去判断,咱们技术员做好分内的事、问心无愧即可。”
在后世,这种给领先科技加上“技术锁”以防止技术外泄的手段比比皆是,可谓是玩出了花样。
比如简化阉割性能后出口,材料保密、分段制造、控制特殊材料,以防国外获取原材料、还有物理防护,采取特殊紧固件,需要专用工具才能拆卸,暴力拆卸将破坏重要元件等等。
光是机身使用铆钉设计,防止拆卸逆向工程就足够外国人喝一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