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 章 朱元璋家的那些儿媳妇

作者:新玥子
    {朱元璋儿媳妇们的结局如何?}
    从上个视频出来,朱元璋脑袋瞬间嗡嗡的,他没想到说完了宋朝的皇帝,就开始说他家的儿媳妇们了。
    朱标有预感到不妙,连忙先派人去找太医。
    朱元璋:...虽然但是,他家标儿这也太急了点。
    马皇后深吸了口气,一旁的贴身侍女连忙劝道:“娘娘,先歇会儿吧。”
    马皇后毫不犹豫拒绝了,“无碍,这些孩子的结局,我也想看看。”
    ......
    而朱家这一众儿媳妇,此刻目瞪口呆的看着光幕,同时还难免不安。
    太子府上,常氏太子妃带着几个孩子和她母亲蓝氏闲聊着,她对自己的结局,早就清楚明了,现在自然是没什么特别的情绪。
    秦王妃王氏想到自己所嫁之人,嘴角挂着一丝苦笑,她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好结局。
    燕王妃徐氏倒是还算稳得住,她丈夫历史上登基,自己的命运应该不差吧?
    ......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有两个早夭外,其他的都顺利长大。
    对于姑娘们来说,嫁给皇家子弟并不见得就是童话故事里那么幸福,今天就来聊聊朱元璋几位儿媳妇们的命运。
    一、太子朱标的妻子—常氏。
    她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女儿,给朱标生了二子二女,但年仅24岁就去世了,若是她能活着的话,说不定最后继位的就是她所生的儿子了。}
    这位各朝人士还是很熟了,可以说从她的死开始,朱标这一家的命运就发生改变了。
    洪武年间
    太子府上,蓝氏紧紧握住女儿的手,泪眼朦胧的道:“好在你这孩子,这一世改变了命运,以后会好起来的,都会好起来的。”
    常氏点了点头,笑着安慰母亲,“娘,这一次我们肯定会好的,等舅舅回来,我们大家好好商量一下接下来的安排。”
    院子里
    江都郡主还抹着眼泪,显然小小的心灵被她娘的死吓坏了。
    朱雄英还在跟夫子上课,宜伦郡主也跟着姐姐哭。
    建文年间
    朱允炆母子俩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朱允熥虽然难过,但好在他知道另一个时空的母亲安然无恙,也算是好消息了。
    {二、秦王朱樉的妻子王氏。
    她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朱元璋为了拉拢王保保,把王氏许配给二儿子。
    然而因为Z治联姻的关系,这对夫妻感情并不和睦,更惨的是,王保保死后,她也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朱元璋给儿子纳次妃邓氏,朱樉还苛待发妻,将妻子幽囚宫内。
    朱樉死后,王氏被迫殉葬,她一生也没有子女。
    至于朱樉的次妃邓氏,她是开国将领邓愈的女儿,然而她嚣张跋扈,根据记载,她挑唆朱樉虐待正妻,和朱樉臭味相投,以折磨王府宫人为乐,朱樉还偷偷制造凤袍给她穿,最后被朱元璋赐死了}
    老百姓们看得都直摇头,不少善良的人都看不过眼,前一个闺女的一生,简直是悲剧,这后面一个,死了就活该了。
    大娘摸着女儿的头发说道:“这女人嫁人啊,就是第二次投胎,一个弄不好,命都没了,以后爹娘一定好好给你找一门好亲事。”
    小媳妇同情的说道:“唉,既然王氏的兄长是河南王,她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吧,不嫁给皇帝的儿子也同样有好日子过,可惜了。”
    姑娘的眼里充满了怒气,“活着被欺负,死了还要被殉葬,当真是太欺负人了。”
    ......
    前朝的争议声都不小,主要是汉唐宋这些朝代,即便还存在殉葬,但也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至于各朝的当家主母们,同情王氏的同时,对邓氏可没什么好感。
    洪武年间
    皇宫内
    朱标看着他爹脸色不好看,这也正常,若非朱樉是他亲兄弟,他都能骂畜牲。
    “爹,这次你可不能留手,全天下可都看着,而且殉葬还是别这样做了。”
    朱元璋捂着急剧起伏的胸口,“咱知道了。”
    马皇后既尴尬又难受,对儿子,她劝也劝了,可是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背后还是一如既往,“是我这个母亲没有教育好儿子,对不起这闺女。”
    锦儿满脸担忧,“娘娘你别哭了,对你的身子不好。”
    唉,虽然她心里也是极为同情秦王妃的。
    秦王府
    王氏眼里有丝波澜,对自己被殉葬的结局早就预料到了。
    还不等她有什么表示,门一下就被人从外面踢开,原来是朱樉。
    朱樉怒气冲冲的来到王氏面前,抬手就是一巴掌,“怎么,看后世人提到你,高兴吗,你既然嫁给我就给我安守本分,这一巴掌是给你清醒清醒,别指望有人来救你。”
    王氏的脸上瞬间肿了,但还是连正眼都没给朱樉一下,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何况现在的次数更多了,朱樉一不高兴就来找她的麻烦,她倒是盼着朱樉早点死,但却不想和朱樉合葬,她不想死了还和这个混账待在一起。
    洪武朝的官员们,不知道该同情邓愈有这样一个女儿,还是该羡慕他已经病死了好,不用担惊受怕被四大案牵连。
    卫国公府上
    邓家人的心情跟过山车一样,他们家的女儿到底是什么样的性子他们清楚。
    曹夫人捏紧帕子,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女儿也许性子不好,但朱樉又是什么好东西?说是挑唆那也只能认下,都是有子女的,自然不会说自家孩子不好,就是可怜我女儿背了黑锅。”
    旁边的儿媳妇吓得脸都白了,“母亲,这话可不兴说。”
    曹夫人擦着泪,“哼,我苦命的女儿,年纪轻轻就没了性命。”
    ......
    {三、晋王朱棡的妻子谢氏。
    她是永平侯谢成的女儿,生下了长子朱济熺,她的家族因为牵扯蓝玉案,被清洗。
    四、燕王朱棣的妻子徐氏。
    她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也是明朝贤后的代表,辅佐明成祖开创了永乐盛世,46岁时病逝。}
    这两个各朝人士也算是熟悉,前一个还被庶子下毒,后一个嘛还生了七个孩子。
    洪武年间
    太子府上
    蓝氏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安慰道:“若是历史上你没早早就去了,我女儿的成就也不小呢?”
    常氏倒是不在意,“娘,只要咱们全家平平安安的,其他的我并不在意。”
    燕王府上
    看到自己被说是贤后,徐氏倒是没觉得有多高兴,她只希望一家人稳稳当当的,可别出岔子才好。
    永平侯府上
    谢成哭着哭着就笑了,他应该有预感才对,又怎么会觉得和宫里那位做了亲家就安然无恙呢。
    “想岔了啊,想岔了。”
    谢家一众老幼也在哭,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住在周围的王公大臣们,一边同情对方,一边可怜自家,都是可怜人啊。
    永乐年间
    朱棣看着光幕上说到媳妇,还有些高兴,只是想到媳妇已经没了,整个人变得失魂落魄。
    朱高炽也奄奄的,他也是想娘了。
    {五、鲁王朱檀的妻子汤氏。
    她是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只是这两夫妻沉迷求长生不老,王府上还养了很多道士炼丹。
    有一个道士就出主意说,要炼制好仙丹,需要阉割一百个八岁的男童,这两夫妻就信了,买人不够就抓呗,弄得老百姓们家家户户人心惶惶。
    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他护犊子,信了朱檀是媳妇背着自己干的鬼话,把汤氏凌迟处死了。
    朱元璋想来也有些愧疚,就把汤和的另一个女儿嫁给朱檀当续弦。
    朱檀呢,回到自己封地继续炼丹修仙,结果一年后中毒身亡。}
    各时空都不免唏嘘,百姓们是真觉得朱允炆削藩削得好,瞧瞧这些不做人的狗王爷。
    还有不少人在议论朱元璋的,明明自己的儿子问题最大,偏偏护犊子护成这样。
    各朝的姑娘们现在是一点都不惦记嫁入皇家,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们,本就锦衣玉食,要是遇到朱家这些儿子,那可不是谁都受得了。
    洪武年间
    汤和都忍不住要哭了,和皇家联姻他当然高兴,但看到这种结局,他是真的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更别说现在怕是天下人都要说他教女无方了。
    汤和的媳妇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爷啊,咱们女儿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一定是那朱檀故意的。”
    汤和被这话吓得脸都白了,连忙捂住媳妇的嘴,“你想死不成?”
    ......
    各家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呢,瞧瞧连儿媳妇都能说杀就杀,他们这些大臣一比较,嘿,似乎也正常了。
    皇宫内
    朱标既惊愕又愤怒,谁能想到如今才几岁的朱檀,最后竟然为了求仙问道疯魔到这种地步,况且他爹这事做的,朱标眼里满满的不赞同。
    朱元璋尴尬的无地自容,只怕天下人又不知道会怎么说他了,“标儿,就按你说的,你那些弟弟一定要严加教育。”
    朱标想了想说道:“爹,我看二弟妹那边,你还是让他们和离吧,如今天下都知道朱樉苛待发妻,再让他这样下去,名声还要不要了?”
    朱元璋满眼惊愕,“和离?标儿,这、你让爹想想。”
    “这事情不能拖太久,必须尽早处理好,不然不好收场啊。”
    ......
    郭宁妃也慌啊,她担心自己和儿子会被厌弃,那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六、潭王朱梓的妻子于氏。
    她是明初将领於显的女儿。
    因为於氏的兄弟牵涉到了胡惟庸案中,她爹於显虽然死了,但因儿子的关系,也被列为胡党。
    这夫妻俩就很害怕啊,等到朱元璋派人来召儿子进宫,潭王害怕极了,和媳妇双双自焚而死,年仅22岁,也没子嗣}
    老百姓们都目瞪口呆,显然是没想到还有这样死的。
    朱元璋也一样,他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儿子的胆子比老鼠还小,人都气笑了。
    朱标扶了扶额,这事情,看得他也是无语至极。
    才九岁的朱梓和他生母定妃,两个人都快哭了。
    朱梓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这个死法是他没想到的。
    定妃抹着泪,“这个蠢儿子啊,怎么那么蠢啊。”
    ......
    於府
    於显整个人都晕乎乎的,他都没想到还有自家的事情,儿子受到牵连只怕难逃一死,而女儿竟然也是这种死法。
    於夫人已经绷不住嚎啕大哭了。
    当然现在不只是於家,周围住着的勋贵们,就没有哪家是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
    {七、蜀王朱椿的妻子蓝氏。
    她是蓝玉的女儿,蓝玉案爆发后,蓝氏也在史书中消失。
    八、湘王朱柏的妻子吴氏。
    她是开国名将吴祯之女。
    朱允炆登基后,朱柏被人指控意图谋反,建文帝责命他进京问罪。
    朱柏又惊又怒,为证清白,亲自放火烧宫,携带妻妾自尽。
    九、代王朱桂的妻子徐氏。
    她是徐达的第二女,夫妻俩的婚姻并不和睦。
    徐皇后去世后,朱桂还把她赶出了王府,晚年她也是独自抚养孙子,病重孤寂的死去}
    光幕下
    各朝也有不少人在感慨,这同样都是朱元璋的儿媳妇,有命好的当上皇后,在史书上留名,也有命不好的,活着受苦,还要被殉葬。
    商人常年做生意,本就相信命运安排的说法,“同样都是人,命运还真是大不相同啊。”
    读书人颇有些可惜的说道:“唉,只怕这蜀王妃的结局好不了,也许就这样没了性命也有可能,算是Z治斗争的牺牲品了。”
    姑娘眼里有些忧伤,“其实看来看去,真正美满幸福的婚姻,终究是少数。”
    ......
    洪武年间
    朱元璋一看到朱允炆这名字,就火气腾腾往上冒,而且这些情况,以后谁敢把女儿嫁给他儿子,还真是个问题。
    朱标已经云游天外了,一心担忧自己媳妇看到表妹的情况会是什么反应,唉。
    郭惠妃对自己这两个历史上的儿媳妇,有愧疚、也有怜惜,前朝不是她能插手的,当然这一次她也希望这俩孩子改变命运,别嫁给她儿子了。
    胡顺妃趴在桌上,都要哭晕过去了,她儿子儿媳怎么那么惨啊,这该死的朱允炆,她恨啊。
    没被点到的后妃们,还很庆幸,好在没有自己儿子和儿媳被点名。
    太子府上
    常氏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没想到朱椿的王妃就是她亲表妹。
    蓝氏忧心忡忡的道:“你表妹这孩子,怎么就,这次一定不能让她嫁了,”说着蓝氏有些欲言又止,“若时间回到从前,娘也不愿意让你嫁。”
    “放心吧娘,这一次表妹肯定不会嫁给朱椿的。”
    “唉,你舅母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担心呢,不行,我得去看看。”
    ......
    蓝家,蓝玉的夫人眼里是刻骨铭心的恨意,她怎么可能不恨,自己的丈夫、孩子都死了,都没落到一个好结局。
    洪武朝的大臣们,已经学会接受事实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该作打算的人已经提前做好了打算,至于还在犹豫不决的,也已经找相交甚好的同僚去商量了。
    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已经庆幸自己的选择,人啊,要惜福,家族还好好的就不错了,至于接下来的朝堂如何,和他们有何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