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像这类先进的物件可不能轻易暴露。
作者:沂蒙山的糙汉子
有些知青虽然听说过收割机,但从来没见过实物,这会儿就像看到了什么稀罕宝贝似的。
唐海亮提高音量说道:
“我去镇上的时候听说了,一个星期后会连续下雨。
从今天开始,咱们得抓紧抢收,晚上也得加班,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把剩下的小麦都收割完。”
“跟之前抢收一样,这次的工分加倍,上不封顶。
收割一亩地算十工分,两亩地就是二十工分,以此类推。”
有人提出质疑:
“唐队长,一个星期收割三千亩,您没开玩笑吧?
咱们村啥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平常一天最多收割一百三十亩,就算加夜班,最多也就一百八十亩,一个星期根本不可能完成三千亩的收割任务啊。”
唐海亮笑着回应:
“我可没开玩笑,就靠这两台收割机,咱们肯定能把所有小麦都收割完。”
“真的假的?”
有人好奇极了,忍不住伸手想去摸一摸这台新奇的收割机。
唐海亮赶忙制止:
“嘿,都别乱碰!这是我借来的,用完还得还回去呢,要是碰坏了,你们可赔不起。”
众人一听,都赶紧把手缩了回去。
他们心里清楚,这玩意儿肯定价值不菲,就算把他们全部身家都搭上,恐怕也买不起一台。
唐海亮大声说道:
“好了,大家都先回去干活吧!”
众人虽然心里对收割机充满好奇,但也知道自己摆弄不了,只能无奈地回到田里,继续用镰刀收割小麦。
唐海亮扭过头,朝着王凯问道:
“王凯,依你看,安排谁来操作这两台收割机比较妥当呢?”
王凯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就让王凯旋和胡八一去吧。把他们安排到最边上的地块进行收割,尽量别让太多人察觉到收割机的事儿。”
如此安排,就算之后有人前来调查,也很难发现其中有什么异常之处。
毕竟,这次使用收割机只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办法,以后不会再用了。
慢慢地,收割机这件事就会变成大家口中的一段传说,不会给王凯和唐海亮带来任何麻烦。
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避开那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像这类先进的物件可不能轻易暴露。
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往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就拿叶老来说,他可是物理界的权威,那么厉害的人物,最后却穷困潦倒,甚至沦为乞丐。
王凯可不想重蹈叶老的覆辙。
只要再耐心等上几年,等到改革开放之后,局势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到那时,王凯相信凭借自己的一身本领,定能跻身世界顶级行列。
“行!” 唐海亮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等小麦收割完毕,就把收割机还给王凯。
要是有人前来询问,他就推脱说不清楚,只说已经还给镇上了。
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唐海亮吩咐唐金宝去叫王凯旋和胡八一过来。
没过多久,王胖子(王凯旋)和胡八一就赶到了。
王凯向他们二人详细讲解了收割机的操作方法。两人一听就明白了,对于负责操作收割机收割小麦的任务,也没有任何意见。
唐海亮用驴车把收割机拉到了麦田边缘。
王胖子和胡八一紧紧跟在后面。
而王凯则转身回到麦田,来到苏萌和姚玉玲身边,和她们一起收割小麦。
苏萌看到王凯过来,问道:
“王凯,今天开始抢收了,你会不会提前离开啊?”
王凯回答道:
“不会,接下来这一个星期,我会一直陪着大家收割小麦,直到抢收结束。”
现在情况紧急,容不得他有丝毫懈怠。
而且,只要这一星期的抢收工作顺利完成,之后就会有一段空闲时间,足够他去打猎、探险了。
“那太好了!”
苏萌满脸都是欢喜的神情。
她最喜欢和王凯待在一起了,恨不得一整天都不分开,就连休息的时候也想和他在一起。想到这儿,她的脸颊微微泛起了红晕。
此时的她,容貌显得格外娇俏动人,就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王凯瞥见苏萌红扑扑的脸蛋,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他心想,得找个时间和这小妮子好好相处相处,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了。
时光飞逝,岁月如同穿梭的梭子一般匆匆流逝。
当夜幕降临,笼罩着大地,时钟的指针悄然指向了十点。
此时,王凯终于割完了这一亩小麦,他缓缓直起有些酸痛的腰身。
目光随意地扫过四周那一片片被油灯照亮的麦田,看着那些在麦田里忙碌不停的身影,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在过去的岁月里,始终不离不弃地支持着夏国。
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曾经那个贫穷落后的夏国,一步步建设成为如今繁荣富强的模样。
他们每个人在茫茫人海中是那么的渺小,可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如此的伟大,让人不禁心生敬佩之情!
“王凯,你快来帮我一下呀,我这块地马上就割完啦!”
不远处,传来苏萌清脆的呼喊声。
“知道啦,这就来!”
王凯赶忙大声回应道。
他立刻加快脚步,朝着苏萌所在的方向走去。到了之后,便帮着她一起收割剩下的小麦。
结束后,他看到姚玉玲还在麦田里忙碌,想着都是自己心仪的女子,便也过去搭把手。
等忙完这些,王凯喊来了唐海亮,准备登记今天的工作量。
“王凯!”
唐海亮满脸笑容地走了过来,看上去心情十分不错。
“唐队长,我、苏萌还有姚玉玲,我们三个人每人都再登记一亩小麦的工作量。”
王凯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自己和身旁的两位姑娘。
“好嘞,没问题!”
唐海亮爽快地应了一声,接着迅速翻开手中的本子,找到三人的名字,在对应的位置上认真地记上十个工分。
现在正值小麦抢收的关键时期,为了鼓励大家多干活,工分翻倍计算,原本一亩地只有五个工分,现在变成了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