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好诡异的场景
作者:醉看长安月
确切的说,他身上本就被这寒冷浸透了。他虽然刚刚醒过来,却觉得身体早已在此地待了不知道多久。
他必须从这里出去。
路知晚伸手去推周围的“墙壁”,徒劳无功。他略一思忖,抬手在周遭摸了摸,而后发觉上方的左右两端各有一条不太明显的凹槽,像是……一个扣着的盖子?
他卯足了劲朝上猛地一推,“盖子”被掀开,有光线透了进来。
这是个棺材吗?
路知晚将盖子挪开,这才发觉自己正置身于一方用石头砌成的“石棺”里。而这方石棺被摆在了一处冰窖中,四周堆满了巨大的冰块。
他试图从石棺中起身,却发觉双腿木然,像是失去了知觉。
“汪汪汪!!”一只大黑狗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冲着石棺里的路知晚疯狂吠叫。路知晚试图安抚它,大黑狗却叫得更凶,仿佛看到了诈尸一般惊恐无比。
路知晚腿动不了,只能用手臂撑起身体,艰难地从石棺里爬出来。他想,幸好没人看到他这副狼狈模样,否则他肯定原地捡起棺材盖再把自己盖回去。
这念头刚一落下,冰窖门口突然探出了一颗脑袋。
然后是第二颗,第三颗……
不一会儿功夫,本就不大的冰窖门口,已经被探出的脑袋挤满了。
“这是哪儿?”路知晚问。
“啊啊啊!!”脑袋们的主人齐齐尖叫,一哄而散。
路知晚:……
好诡异的扬景。
另一边。
镇北军在收殓完了阵亡将士的遗体后,才带着所有伤兵和辎重拔营。
谢琮将所有海东青都派了出去,只留了一只传讯,让它们在北境各处搜寻路知晚的踪迹。若如他所料,路知晚此时或许已经找到了身体,这种时候海东青去搜寻远比人的效率要高。
回到大营后,谢琮第一时间给国师写了信。
他把所有能想到的法子,全都用上了,只希望能尽快找到路知晚。
在等待消息的间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等着谢琮处理,那就是那个姓何的叛徒。此人在路知晚身边做了三年的亲兵,却在去年腊月,亲手设计让路知晚跌下了山崖。
“这个人叫何丁,是北羌人,五年前通过贿赂朔州衙门的人,获得了户册,后来又在镇北军扩征的时候,顶替了别人的名额入营。”当时镇北军查得不严,再加上他有户册,这才顺利入了营。
“供出同谋了吗?”谢琮问。
“拷问了两天两夜,他咬死了什么都不知道,大概是真的。北羌人平时都是利用鸟和他传信,他在营中数年,每隔一段时间会将镇北军的消息传给北羌,但因为身份的缘故,他很少接触到太核心的军机。”暗卫说。
“谋害路将军一事呢?”
“他说此事是北羌人忽然指派的,当时他觉得很突然,不像是北羌人的作风。这几年北羌人所做作为都是针对镇北军,从来没有朝他问过主帅之外的人,他也不曾在通信中提到过路将军。”
路知晚在镇北军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若北羌人想谋杀一个将领,完全可以打霍广平的主意,没必要舍近求远去害路知晚。
所以此事很明显是有别人介入。
听起来,更像是有人和北羌人合谋,借着北羌人的钉子达成自己的目的。
营中马倌被调走一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被调走的马倌和马卒,属下也亲自去查过,他们名义上是被调去了骑兵营,实际上都在短时间内因各种原因离开了骑兵营。可惜,所有人都不知去向,很大可能是被灭口了。”陈弘毅说。
“镇北军中,是谁负责调配马倌和马卒?”
“当日签下调配文书的人,也死了。”陈弘毅说。
马倌和马卒在军中不算太核心的人员,几人的调配不需要惊动太多人,一个手握权限的人轻易就能把事情办成。
也就是说……躲在背后的那个人,在路知晚坠崖后不久,就把涉嫌此事的所有人都灭了口。唯一活下来的,只有何丁,因为他是北羌人,而且没人能想到路知晚还活着,且能凭借那日的记忆,推测出何丁叛徒的身份。
“殿下,继续查吗?”
“不必了。”谢琮开口。
事已至此,他们不可能再找到任何直接的证据。
但谢琮心里已经隐约有了猜测。
就像数月前有人谎报找到了路知晚尸体一般,只要想明白背后之人的目的,轻易就能将嫌疑的对象锁定在有限的几个人中间。
紫华殿。
国师收到了海东青传来的信。
“果然如贫道所料,太子殿下的死劫,是路小将军破的。”
“那路小将军可还好?”小道童问。
国师怀里抱着灰猫,起身望着窗外的夜色,神情颇为复杂。
“去年腊月,路小将军坠崖,魂魄离体未散。因着太子殿下的执念太深,他落在了东宫,在紫薇星的滋养和庇佑下,存活了近半年之久。”后来在青云山上,他卜算出了谢琮的死劫,亦推出路知晚魂魄将散,必须尽快找到身体。
本以为此行,两人只能存其一。
但如今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路将军的魂魄,因着殿下的执念久久不散。殿下则因着路将军的执念,破了死劫……谁又能说这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徒儿知道,这叫羁绊。”小道童抢答。
“是福是祸,且得看他们的造化呢。”
国师让小道童磨了墨,提笔在纸上回了一个字:
等。
拿到回信后的谢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