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禁枪

作者:二月末28
    第二天,当素素一如往常的起床去吃早饭,就发现桌上还摆着两人份的早餐。
    “奶奶,是谁还没吃吗?”素素走到厨房一脸疑惑的问道。
    “扶苏还没起呢。”正在收拾厨房的白奶奶说道。
    “扶苏居然也会起的这么晚,还真是少见。”素素呢喃着往餐桌前走去。
    素素坐下来刚吃了几口就看到门口扶苏一脸困倦的样子走进来。
    “扶苏,你昨晚没睡好吗?看你这一脸疲惫的样子。”
    扶苏坐下倒了杯温水喝了几口后,人总算清醒了些,便说道:“昨天一整晚都在看那书,早上就眯了会,所以比较困。”
    “我又不着急看,你不用看的这么快。”
    “因为那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厉害的兵书。”扶苏说到书本的内容顿时激动起来:“而且这些兵法真的很容易就能让人理解,写的也很详细。”
    “这些书本来就是为了让普通人都看懂才写出来的。”
    收拾好厨房出来的白奶奶听到两人之间的对话,笑呵呵的走到餐桌一边坐下:“我们这一辈的人,可是有很多人什么都会一点,家里七七八八的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怪不得老一辈的人总会认为大学生啥都会,原来是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大学生也学这些啊。”
    “我们以前学的是实践,现在你们则是学的理论多。”
    “是啊,所以连以前两个村子之间发生纷争都会用兵法交战。”素素说道。
    扶苏惊讶道:“以前两个村子还会打仗?”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可是全民皆兵的时代,无论男女老少上至60岁,下至16岁,都可以算是民兵,当时当民兵的人,可是人人有枪,还都自己保管,还会定期组织训练,学习枪械操作。”白奶奶说道:“至于素素说的两个村子,是九十年代发生的事情,有两个村子因为积累的矛盾太深了,后来有一次又产生了矛盾,所以两村之间就发生了械斗,这事在当时可是轰动了全国。”
    “听说当时两村携枪带炮的混战了一天多,两村的村长还担任指挥,村民的侦查,后勤,医疗等都分工明确,后来连派出所的人来劝都没用,还是省里派出了一千多名武警才平息了这场斗争。”素素补充道。
    “其实以前不止只有这两个村,全国还有好几起这样的事情,只是不像这两个村闹得那样大罢了。”白奶奶说道。
    “难怪国家要禁枪,老一辈人的战斗力真是太恐怖了。”
    “你们也是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不用担心别的国家敢侵略我们,更不用担心身边随时会发生枪击事件。”
    “这倒是,要是没有禁枪,都不知道会不会像米国那样时不时的枪击案。”素素说道,都不知道米国人都怎么安心生活的。
    吃完早餐后,扶苏和素素来到客厅休息,在一旁沙发坐下,扶苏看向素素问道:“为什么米国没有禁枪?”
    “那边的政治体系和我们这边不同,加上那边相关的资本集团也不希望禁枪,所以也会从中阻挠想禁枪的政策,而且那边想禁枪的百姓也只是占少数,大部分还是不想禁枪的,所以那边就禁不了枪咯。”
    “那不是很危险吗?”扶苏听到答案还是不能理解。
    “你要是看过米国政府相关的事迹和相关的法律,就会理解那边的百姓为什么宁愿生活在有枪击危险的生活中,也不愿意禁枪了。”
    春秋
    “全民皆兵!还定期训练,这也太疯狂了。”赢稷想想后世那百姓数量,就算是比素素那时候早个几十年,那数量也定然不少。
    哪怕秦国的战斗力现在是七国中堪称最为强大,也做不到这个地步。
    白起想到后世的武器说道:“我们打战则更多的是需要力量,耐力,而后世打战都是使用枪械的多,所以即使是女子老人,也可以参加战争,所以后世才可以全民皆兵。”
    秦朝
    王翦听完素素的话吃惊道:“只是普通村长就可以做到这个地步,这要是在大秦,也称得上是一位名将了。”
    “不过那米国是怎么回事,这枪的威力这么大,怎么能随意这么在民间流动。”蒙毅虽然并不了解那边的政策,但是那些高层都不担心自己哪天突然受到袭击吗。
    嬴政讽刺道:“想来米国的百姓不相信他们的政府能够保护的到他们。”
    不然怎么可能时不时发生枪击了,还不肯禁枪。
    汉朝
    “去病,你不会也整晚没睡吧。”正上朝的卫青看着身边的时不时打哈欠的外甥无奈道。
    霍去病点了点头道:“因为我想早点看到后世的兵法是怎么样的,所以昨天就跟着扶苏公子一起看了整晚。”
    卫青叹了口气:“现在是上朝,清醒点。”要是被那些大臣看到又不知道会说些什么了。
    而不远处的刘彻听到两人的对话,笑了笑,去病这小子,自己想教他兵法,他都不愿意,倒是对后世的兵法兴致颇高。
    唐朝
    “还好禁枪了,这也太危险了。”李世民听到两个村子之间的事情,这纷争居然能争论到打起战来,后世也太武德充沛了些。
    程咬金羡慕道:“真好,连普通人都可以拿枪,要是俺也有把枪,俺都能抱着它睡觉。”
    其他几个武将听到程咬金的话,内心都不由的赞同,毕竟之前的电影中那些人所展现枪的威力,可是让他们眼馋不已。
    宋朝
    正在茶棚中喝茶的商人说道:“难怪后世那么喜欢打仗的皇帝,原来他们自己就尚武啊。”
    “我以前本来不喜欢打战,但是看到大宋这样的结局,我倒是宁愿大宋也能尚武些。”边上一书生打扮的男子叹息道。
    “人的本性可没那么容易改变,如果官家不立起来,我感觉最后也逃离不了那样的结果。”书生的同伴说道。
    而在被他们议论的官家赵祯,现在正在朝堂上看着范仲淹领导的新党和旧党的争论不休的场景,头痛不已。
    但想想大宋的结局,他也不得不下定决心变法,总不能还走老路,要是还那样可是会被天下百姓唾弃的。
    清朝
    戴梓看着手中的枪械图纸,他定要把这些图纸托人保存下来,就当这是他为后人尽的最后一份力了。
    乾隆听到两村纷争到最后要派出一千多名军人才平息:“所以说不能让百姓学到这么多东西,你看这不是惹出大麻烦来了。”
    臣子们听到乾隆的话,表面上也都是纷纷应和,但是不少人心中则是叹息,陛下真是越来越固执了,现在民间和朝堂也因为陛下对天幕有些事的禁言命令,氛围也越来越让人窒息。
    想到周朝的周厉王曾让百姓禁言,实施的言论控制政策,不知道大清是否会提早迎来它的结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