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回乡
作者:梦日万
晏安邦夫妻停灵七日。
晏辞把丁忧的事交接清楚,在京中的事务也一应安排好,就要扶灵回老家。
老家曹州,隶属京畿外围,快马加鞭,两日能到,不过扶灵回去的话,先做半个月在路上的准备吧。
出城这日,还是有些亲朋故交在城外设路祭,晏辞带着长子晏识文,每家叩谢过来。
看到蓬莱县主的路祭台十分突兀。
武平侯府不愿意掺这趟浑水,周似欢是以自己的名义摆的台子,甚至本人还来了,准备了好几个盒子的东西让晏子归路上吃用,晏子归特意过来道谢。
“真不知道皇父怎么想的,竟然今天公布太子妃,明明册了两个太子良娣,偏偏你的不发明旨,不然今日摆路祭台的人会多些,老将军归家的路到底也热闹些。”
“有这些真心相送,祖父在地下已经十分开心。”晏子归看着路边,“不来相送也好,免得还要记他们的人情。”
“太子妃蔡明珠,祖父为已故丞相,生父当了十年翰林学士,这次借女儿的光升官参知政事,加封光禄大夫,等你父亲丁忧结束,官复原职,皇父为了以示优待,说不定也会也加个光禄大夫。”周似欢告诉晏子归,“另一个太子良娣郭初霁,她母亲和皇后是表姐妹,论起来,也是太子表妹呢。”
“吃亏在你比她们晚进宫,好处在只有你是太子问皇父要来的,他心里有你,只是一年后还记得多少就不知道了。”周似欢耸肩。
“你少在这里乱讲。”兰司钰从旁边过来,兰家也设了路祭台,他在前面没见到晏子归才过来寻,没想到就听到周似欢在胡说八道,他递给晏子归半块鸳鸯佩,“这是殿下准备给你的,那天你哭晕过去他来不及,托我今日送给你。”
“殿下还有话给你,让你切莫哀思过重,千万保重身体。”
晏子归接下玉佩,“替我谢谢殿下。”
这也不是寻常的道别,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她们依依不舍,晏子归再三谢过回到队伍中。
“你说说这事闹的。”周似欢看着晏子归的背影摇头,既然结果都一样,早前纠结那些干什么,早进东宫,就不会有不确定。
“你不用替她操心。”兰司钰倒是乐观,“太子殿下的心可没那么容易变。”
出了京郊前面也看不到路祭台后,就不用再步行,可以上马车。晏子归趴在窗沿上,看着外面的风景发呆。
她和宋时一车,宋时作为主母,没有闲暇的时候,这一路上这么多人的吃喝调动,都少不了她操心。
她想让晏子归帮忙搭把手,想让她有事做可以分散一下心情,不要沉溺于悲痛中。
但晏子归没心情。
宋时也不强迫她。
让王露梅过来帮忙。
这次回乡,二房一起,但是莫欢借口体弱,没有回来,她原本是说帮晏辞看家,但是晏辞直说三兄弟已经分家,姨娘要随亲子生活,以后再上门是客,现在主人不在,她要住在晏府不合适。
莫欢没想到会被晏辞拒绝,重操旧计哭老将军才死,晏辞就不认她是晏家人,哭着要随老将军而去。
以前晏辞怕她哭,倒不是心疼她,就是觉得麻烦,莫欢又惯会用大帽子打感情牌,晏辞是用妥协换清净,但是现在莫欢的忆当年大帽子都没用了。
眼泪流的够多,就没意义。
拉出祖母来,那更好,反正现在爹娘也下去了,有爹娘帮他解释着,祖母怎么都不会到他梦里来骂他不孝。
莫欢哭了一阵子,看晏辞不为所动,面上讪讪,“大郎大了,嫌姨母人老说话不中听了。”
“姨娘要是不愿意一个人住在外面宅子,那老二也可以不回去的,自行在家守孝就是。”
晏宁自然要回去,他劝莫欢别闹了,“你那日非要搬家,已经伤了大哥的心,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他自小就是我陪伴着他,衣食住行都是我一一打理,难道因为这么一件事,他就不认我了?”莫欢不信,晏辞是心软孝顺的人,必不会如此。
“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晏宁叹气,“我是还有你,但是大哥他,一夕之间失去了父母,这么沉痛的打击,他撑住没疯已经不易,已经分不出心神来在意你了。”
“我对他那么好,无微不至,难道还抵不了那对没怎么带他的夫妻?”
“你这话说的。”晏宁无语,“我永远不会把嫡母当亲生母亲,你还想着大哥把你当娘吗?”
莫欢没来,晏宁就让饶雪在家中侍奉她,本来说孩子也别去,因为孙辈的孝期要短一些,到时候不好安置。
但是晏贞英说母亲不去,她跟着去照料晏宁生活,左右她和晏子归一样的孝期,到时候看她怎么安排跟着一起就是。
她既然去,那其他孩子不去也不合适。
晏贞英身体好了以后就去宋时院子问安,虽然每次都被礼貌送了出来,但是她也不恼。
她知道自己伤了宋时的心,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弥补回来。
但是她相信她能挽回宋时的心,晏子归永远也不会像她一样去讨好宋时,宋时总会想到她的好。
灵堂前,宋时没让晏贞英靠近。
现在回老家路上,哪怕晏贞英到宋时面前想要帮着做什么,宋时都只会让她回马车休息,路途遥远,就不劳累她。
疏离又客气。
晏贞英面露哀伤。
“得亏姨娘不在,不然这个时候又该扯着嗓子嚎她没了生母可怜,我们这些做伯娘婶娘的不疼她。”王露梅玩笑道。
“我知道你笑话我,拿别人的女儿当自己的疼。”宋时摇头,“可是养孩子这种事,你养之前也不知道她会是白眼狼。”
“要是能重来。”
宋时叹口气没有再说。
晏贞英那会子是真的有点可怜,她可能还是做不到视而不见,但是再不会把她留在身边,见面时问候两句就可以了,她有自己的爹,后娘,也有亲祖母,实在轮不到她这个伯母来疼爱。
难道她不管,晏贞英真的会活得很凄惨?
也不是吧。
晏宁看着还是要脸,饶雪做的太过分他还是会出面,只是她越俎代庖,多管闲事,接管了晏贞英,省却了二房继室和原配子的冲突,他们一家子和和美美。
而她的女儿。
如果没有晏贞英闹这么一出,晏子归早已经是林家妇,怎么会进宫做小。
思及此,宋时就是压不住的恨,晏贞英此番是想错她了,她永远也不会原谅她,永远。
扶灵的队伍不进城,要碰上驿站避讳不让进的,只有临时搭帐篷,住在野外。
一路上走走停停,足用了十八日才到曹州老家。
又要起灵堂,做法事请道场,晏安邦有谥号,入太庙,在族中也是要单开一间供奉,商议后是停放七七之期下葬。
晏子归除了头天跟着进去,后面不能去祠堂哭灵。
晏辞原本还想着她要是闹,就等晚上偷偷带她进去,什么祖宗规矩,晏子归和祖父母感情深,灵前哭一哭怎么了。
但是晏子归没闹,全盘接受,每日安分守己,不给人添乱。
到下葬那天,才哭的失态,好像终于意识到这是和祖父母最后一面了,闹着要往土眼里去,要和祖父母一起,丫头仆妇根本压不住她。
场面上都是被她推的四仰八叉之人。
最后是会武的家将上前点了昏穴,让人架走。
族人还不知道她在京城的壮举,只说她这样的神力是在坟地里被冲撞了。
压压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