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白发戴花君莫笑!
作者:花鸟风月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好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点了点头,对这首词表示了认可。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嗯,这首词不错,格调疏宕豪迈,当为佳作!”
温庭筠眼前一亮,开口点评道。
欧阳修的这首词,倒是让他耳目一新,和他的花间派词作的风格有很大不同,值得学习借鉴。
【欧阳修于与宋祁合作,主修《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注重“春秋笔法”,强调历史鉴戒,如评后唐庄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什么?”
“朕是怎么死的?!”
后唐庄宗李存勖看到这里,瞬间惊呆了不可置信地问道。
吃瓜吃到自己家,也是没谁了!
【同时,欧阳修也是金石学的开创者。他编撰《集古录》一千卷,收录金石碑刻拓本并作考释,是中国第一部金石学专著。】
【欧阳修不拘一格举荐人才,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受其赏识。】
【他读苏轼文章后感叹:“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出人头地”典故由此而来。】
“欧阳前辈乃天下文人之楷模!”
苏轼看着天幕,感慨万千地开口说道。
欧阳修对他多次提携举荐,虽不是他的老师,但胜似恩师。
苏轼在心中,也一直把欧阳修当做恩师对待。
欧阳修去世后,苏轼为他撰写多篇祭文,并在《西江月·平山堂》中深情缅怀,称其为“文章太守”。
【欧阳修拥有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
【他自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
【欧阳修晚年致仕后,仍饮酒作诗,写下“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这欧阳修,倒是和吾有共同心境!”
刘禹锡看到这里,颇为惊喜地说道。
他素来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与欧阳修不谋而合。
如今因为有天幕的出现,两人或许可以交个朋友。
【欧阳修的词作,虽不如散文成就显赫,但在宋词发展史上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其词风继承了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清丽婉约,又融入个人独特的文人气质,形成了含蓄典雅、情感真挚的风格。】
“难道吾也能登得此榜??”
南唐宰相冯延巳突然被天幕点名,有些惊喜地开口说道。
【欧阳修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情感,尤其擅长借景抒情。】
【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以庭院深锁、落花纷飞暗喻女子孤寂,含蓄隽永,被王国维评为“有我之境”的典范。】
【他的词,语言平易流畅,贴近生活,如《采桑子》组词中“群芳过后西湖好”“轻舟短棹西湖好”,以白描手法写景,展现闲适心境,开宋词“清空”一派先声。】
【欧阳修虽以传统婉约题材为主,但部分词作突破了闺怨离愁的局限。】
【例如《朝中措·平山堂》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豪迈洒脱,展现了士大夫的襟怀。《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则带有民歌风味,活泼生动。】
“这天幕也太会夸人了,羞煞老夫也!”
天幕下,欧阳修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道。
其实他的内心还是很开心的。
能得到后世人的认可,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可谓是双喜临门。
【接下来,我们说说有争议的地方。】
【欧阳修上承冯延巳的婉约词风,下启秦观、晏几道等宋代婉约词人,其《六一词》与晏殊《珠玉词》并称,被视为北宋前期词坛的代表。】
【但是,他的部分艳词,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因风格大胆曾被误归为伪作。但现代学者多认为这些作品反映了宋代文人词对民间情歌的吸纳。】
【因词风相近,《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名篇在南唐文献中亦有记载,但学界普遍认为归属欧阳修更为可信。】
“竟然还有这种事情?”
李白看到这里,很是惊讶地说道。
今天他算是长见识了,竟然会因为词风相近,从而出现如此争议?
他就不用担心后世人模仿自己,他李白的诗,无人可效仿!
【欧阳修以细腻笔触写男女情思,语言清丽。如《生查子·元夕》以今昔对比写物是人非,情感真挚,被赞“语浅情深”。】
【他的部分词作展现士大夫的旷达,如《渔家傲》中“一派潺湲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以山水之乐消解宦海沉浮的苦闷。】
【欧阳修摒弃雕琢,善用白描与比喻。如《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抽象情感为具象流水,与李煜的“一江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阳修将宦海浮沉与人生感悟融入词作,贬谪滁州时所作《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表面写春游之乐,实则暗含对政治理想的坚守。】
【他晚年致仕后的《采桑子》组词,借西湖四季之景抒发超然物外的心境,体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士大夫情怀。】
【他既以词抒情,又以理性节制情感。如《玉楼春》中“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在离愁中注入豁达,展现“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与宋代儒学重理节的思潮相呼应。】
“相比于唐诗,宋词的表达方式似乎更加唯美!”
唐太宗李世民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
难怪宋词会兴起,可见其有独特的韵味,可与诗歌互补,形成灿烂的华夏文化。
【欧阳修的词上承五代遗韵,下启北宋婉约与豪放两派,是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转型的关键人物。】
【他的创作既有传统词体的柔美婉转,又融入文人的理性思索与人生境界,在雅俗之间架起桥梁。】
【正如王国维所言:“词至永叔,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其词不仅拓宽了宋词的题材与意境,更将词体提升为士大夫抒怀言志的载体,为苏轼、秦观等人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历史十大词人第十名,欧阳修盘点完毕!】
【接下来的第九名,他和“三曹”一样,同样不是一个人!】
“该不会是我们父子三人吧?!”
苏辙心中咯噔一下,难以置信地说道。
不应该啊!
他兄长苏轼的词不说第一,也能稳进前三吧?
排名不应该这么低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