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尼姑庵

作者:躺狗
    小芹虽然没生过孩子,但这段时间抱孩子可熟练啦,知道用手臂垫着小脑袋,手掌托着小屁股。这会儿得抱人了,高兴得像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跑回了房间。
    石宽正纳闷呢,方氏今天怎么不让他抱抱了?方氏就把他叫住:
    “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
    他赶忙跟方氏来到院子里的杨梅树下,压低声音问:
    “娘,什么事啊?”
    这几天,方氏脸上总是笑盈盈的,这会儿却有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轻声说道:
    “我该走了,明天你送我去镜竹山吧。”
    方氏不提,石宽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他惊讶地问:
    “还有五天就是颂文的满月酒了,你不等过了满月酒再走吗?”
    “迟早是要走的,过了满月酒,我更舍不得了,现在走还好点。”
    方氏摇了摇头,其实她心里也想等过了石颂文的满月酒再走,可昨天文老爷来了,找她聊了一会儿,问她为什么把家里的下人都辞退了?她说自己一个人住,要不了那么多人,有个婆子伺候就够了。文老爷也没深究,又和她说了一些别的。两人的对话都是杨氏帮忙翻译的,可她却在文老爷的语气和神情里嗅到了一丝危险,不管这感觉对不对,反正决定要走了,那就走得快点吧。再留在文家里,要是发生什么事,对谁都不好。
    石宽看着方氏的脸色,也读懂了一些,可嘴上还是挽留:
    “你这就走了?贤莺要是问起来,我可怎么说呀?”
    方氏不回答石宽这个问题,这是石宽自己应该想办法和文贤莺说的,她话锋一转,说道:
    “开公船的范明靠不住,没能帮你把话传到,你得亲自跑一趟城里,把大姐请回来喝满月酒。我呢,要进城打对银镯子送给小颂文,正好跟你一块儿进城。”
    对外人该怎么说,方氏都替石宽想好了,石宽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能点头应下。
    晚上,石宽就把方氏那套说辞搬了出来。文贤莺也没起疑心,毕竟这一带的风俗就是这样,有钱的外婆,都会在孩子满月这天送银镯或者银项圈。龙湾镇地方小,还真没人会打这个,得要到县城去。
    第二天,方氏用块布包了几件衣裳,四个角对扎了一下,再拿把油纸伞往中间一插,就出门了。
    石宽老早就等在龙湾码头了,看着方氏这么简简单单走来,心里头不禁有些不是滋味,他叹着气问道:
    “你就带这么点东西?”
    “够了,带多了走不了。”
    方氏说的走不了,一来是东西太多她拿不动,二来是大箱小箱的,别人看见了,她也不好解释。
    石宽接过方氏的包袱,说道:
    “行吧,等天气转凉了,我让小芹回去帮你收拾点衣裳,到时候给你送去。”
    方氏也不答话,自己一个跨步就跳上了公船。
    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看着岸边的树木一点点往后移动。
    到了县城,方氏还记得要给小颂文打一对银镯,找到了打金银玉器的铺子,拿出了一块老银,让那匠人帮打。
    手镯一时半会打不好,她也不在那里等,吃了点东西,就让石宽带去镜竹山了。
    石宽对县城不熟啊,好在来过了一次,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点,雇了两顶滑竿,说了地名,滑竿佬就把两人往城北抬去。
    镜竹山不是什么名山,山也不高,山上到处都是乱石,找不出巴掌宽的地来,所以也没人到这里来开荒。
    整座山有一半是竹林,也只有春天长竹笋的时候,才会有些人来挖竹笋。平时山上就是两个老尼,和那些花鸟虫兽为伴。
    说到了这两个老尼,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搬来的。山上原本有个道观,道人不知道云游到何方去了,她们搬来,就住进了道观里。这一住就是三四十年了,道观也就变成了尼姑庵。
    滑竿佬把两人抬到了庵门前就走了,石宽带着方氏走进了那清幽的小庵里,并没有看到两位老尼,不过听到庵后有着铁器碰撞的声音,断定人就在后面,便绕到了庵后去。
    果然,在那竹林旁边看到了一大块空地。说是一大块,其实是一小块一小块连接而成的。现在已是深秋,地上硕果累累,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南瓜,还有一串串的豆子。两位年约七旬的老尼,正挥舞着锄头,在那地里忙活,要把那些瓜都收了,改种一些其他的作物。
    石宽上前,虔诚的打招呼:
    “二位师傅,打扰了。”
    这镜竹山几乎与世隔绝,突然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位老尼还是比较吃惊的,停下手里的活,合十还礼。
    闲谈了几句之后,石宽就对两位老尼说明了来意,方氏自己也表示愿意捐献一些钱财。
    两位老尼没有过多思考就同意了,毕竟多了一个人,那就多一个伴。
    最重要的是,她们的日子过得特别清苦,菜倒是有得吃了,可是米还是要到街上去买的。她们没有钱,只能拿些瓜豆啊去换,换回来的米根本就不够吃,一年到头只能煮粥,从来没吃过饭。现在有人带钱来投奔了,而且还这么年轻,哪能不同意呢?
    两位老尼活也不干了,把方氏带回了庵里,安排了住宿,又到处带去认了一下地方。
    回去可就没有滑竿坐了,石宽不能在这里待太久,看着差不多了,就说道:
    “翠华婶,你既然已经安定下来,那我就先走了。”
    到了这里就不能叫娘,他们刚才对两个老尼,也是编了一通早就想好的故事说的,因此,方氏也说道:
    “石侄,我送送你。”
    “不用了,你请回吧。”
    嘴上说不用,石宽还是默许了方氏跟出了庵门。
    走了一小段路,方氏停住了脚步,小声的说:
    “我就送你送到这了。”
    石宽回过了头来,看了一下竹林里露出了几个角的道观,叹了一口气,感慨而道:
    “转身即是红尘,你多保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