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雨村

作者:依云在青天
    贾琏这人在俗务一道上,却有几分本事。
    譬如这新辟的静室,颇显几分清幽,让安静惯了的贾琮十分满意。
    檀香袅袅,自角落兽纹铜炉中升起,弥散一室安宁。
    贾琮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双目微阖,五心朝天。
    体内灵气奔涌,如江河汇聚,隐隐已有向着更高层次仙灵之气转化的迹象。
    人间道行,他已近绝顶。
    只是这条路,终究是他一人摸索得来。
    幼时靠他生父贾赦打下的粗浅根基,加上清虚观张道人处求来的两本【引气诀】【大道歌】这样的入门书册,便是他全部的传承。
    后续的每一步,皆是独自对照古籍,小心翼翼印证而来。
    如今御剑术勉强习得,道门八大神咒也初窥门径。
    另外就是一些刻画阵纹、引动星光淬体修炼的粗陋法门。
    这也是他至今以来,轻易不愿出门、远离神京的主要原因。
    空有修为,却无一门真正拿得出手的护道之法。
    他怕。
    怕哪日遇上个厉害的妖魔,或者心术不正的修士,将他视作【唐僧肉】、【滋补大药】或者什么【双修炉鼎】之类,落个身死道消、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
    “致虚极,守静笃…”
    祖师的经文字句缓缓在心头流淌,却难以抚平贾琮内心深处的那份隐忧。
    他近日正在努力参悟【天罡地煞之术】。
    若能习得其中一二分皮毛,他也能平添几分行走江湖与人应证学问的本钱。
    指尖掐诀,一丝微弱的法力波动流转,尝试勾勒那玄奥符文的一角。
    识海中,无数变化生灭,繁复异常。
    屋外,荣宁二府却并不平静。
    贾赦的京营节度使一职,在朝堂上拉锯了近半月,终究是尘埃落定了。
    圣旨已下,不日便要前往京郊大营走马上任。
    连日来,荣国府门前车水马马龙,各路勋贵故旧连番上门,贺喜的、探听消息的,络绎不绝。
    大房贾赦一家重回荣禧堂居住,也引得不少人私下揣测,言语间多了几分敬畏。
    要知道当初下令圈禁贾赦的,可是龙首宫那位。
    这会儿人家不仅没事人一样出来了,还骤得高位,其中隐秘,细思极恐啊。
    二房那边,宝二爷倒是真的按照贾母的交代,去了水月庵代发修行,多日不曾回府。
    不过去庙里修行,需要带着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茜雪、四儿、芳官十多个丫鬟小厮鞍前马后的服侍?
    出府那天,光拉行李的马车就足足二十多架,知道的是他宝二爷出府修行,不知道的还以为荣府分家,他宝二爷卷了家当要另起炉灶呢。
    薛姨妈一家,也如书中交代那样阖家进了京。
    这回是王熙凤这个当家太太做主,依旧将他们安置在了东北角的梨香苑居住。
    世事纷扰,贾琮却只守着自己这一方静室。
    平日里依旧甚少与那些姐姐妹妹们往来,不能指望他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成天没事哄着一干总角之龄、牙都没换完的小丫头们玩耍吧?
    直到这日,贾赦寻了过来。
    “琮哥儿。”
    贾赦蟒袍未换,大马金刀地坐在了静室内的椅子上,红光满面却又透露几分疲惫。
    “父亲有事?”
    贾琮收了功法,缓缓睁眼。
    “嗯,是为那个贾雨村之事。”
    贾赦手指敲着桌面。
    “此人虽有些才能,但性情反复,趋炎附势,我也不知你那探花郎的姑父是如何看中的他,将他推荐过来。”
    贾赦对贾雨村的观感极差。
    这种小人,顺风时恨不得捧到天上去,一旦失势,第一个落井下石的也是他。
    “只是如今我初掌京营,正是用人之际。麾下那些丘八,让他们上阵砍人还行。
    指着他们分析事实,参谋筹划,实在是难为人。
    这贾雨村虽不堪,却也算是个能吏,用好了,倒也能办些事情。
    再加上这是你林姑父多年来首次大力举荐......”
    贾赦叹了口气。
    贾琮仔细听着,沉默片刻,觉得自家老子说的在理。
    贾家远离权力中心久矣,那点关系几乎都在军中,在朝堂之上跟个睁眼瞎没什么区别。
    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处,况且每年科举出仕之人如同过江之鲫,但能鱼跃龙门者自有不凡的本事。
    “父亲打算如何用他?”
    “我想着,不若举荐他外放,去金陵做一任知府如何?吏部那边刚好空了这么个缺。
    一来远离京城这漩涡,二来金陵也是咱们家的根基所在,有他照应一二,总归方便些。
    等他在地方上经营几年,再调回中枢,如此咱家在朝廷里面也有了说话的机会。”
    贾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金陵知府…
    贾琮眸光微动。
    这算是历史惯性还是命运使然?即便没有贾政参与,依旧让他补了这个缺?
    修道之人顺则凡逆为仙,贾琮有心出手改变这盘中棋子的结局,不若就从这贾雨村开始。
    “按察司副使吧,这贾雨村本就因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一本,革职为民,没必要为了他得罪人。
    将他安到这个位置上也不违反吏部'回避原籍,同品对调'的原则。”
    贾琮略加思索给了这个答复。
    “不过,此人需得敲打一番,免得他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
    将来在地方上惹出事端,牵连到我贾府这么个恩主的身上。”
    贾赦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正该如此。”
    数日后,贾雨村果然得了吏部公文,擢升金陵按察使司副使,正四品的地方大员。
    他自是欣喜若狂,连忙备了厚礼,前来荣国府拜谢。
    贾赦只在前面见了见他,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让他去后院见贾琮。
    静室内,贾雨村恭恭敬敬地行礼,言语间虽然依旧难掩文人傲气,但眼底的那点谄媚之色却几乎毫不掩饰。
    贾琮端坐不动,待他说完,才抬眼看他。
    那目光清冷平静,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贾雨村心头一凛,额角渗出细汗。
    “贾大人不必如此作态,若尔真是个营私小人,今日你我也不必在此碰面了。
    我听说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胸中一股浩然气冠绝当今。小可也曾仰慕许久,
    不知大人可否出手演示一回,让后学末进开开眼界?”
    谈笑间,贾琮剑指微动,一杯早就准备好的青瓷茶盏凌空虚度,缓缓落到贾雨村面前。
    贾雨村心下一凛,知道这是对方在考验自己真实品行,如果自己不识趣不肯透露志向,最终后果恐怕不止新到手的官职丢了,还会平白让人看轻自己的师门传承,贻笑大方之家。
    于是收敛脸上的谄媚之情,低头沉默半晌。
    接着起身,表情肃穆,郑重其事三整衣冠,双手相握,拇指相扣,摆出象征 “以和为贵”的儒家执手礼。
    胸口先是盈盈透露一点白光,继而满室生辉,隐隐有圣贤诵经之声缭绕: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政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夫四民(农工士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
    “原来是永嘉学派、荀子门徒,受教了!“
    自古以来,儒家门人有忠有奸,立场不同难辨真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各自都有一点底线或者说执着。
    志同道合之辈,只要敞开胸怀,将自己养在胸口那点浩然气释放出来,与人一交。
    便可以知道此人生平志向如何。
    目前看来,贾雨村是个坚持性恶论,喜欢运用手段达成目的,道德底线比较灵活的投机者。
    倒是可以一用。
    “此去金陵,坚持本心,当好生做事,莫要忘了为官的初衷。
    我贾家虽然施恩与你,但不会强求别人,适当照拂也就可以了。
    若金陵本家有甚为难之事强求与你,不必理睬,来信报与我知即可。”
    贾琮这话倒是让贾雨村心中诧异、大感意外,这世道还真有施恩不望报的好人?
    “学生…学生当谨记教诲,日后定当殚精竭虑,为朝廷效力,为公府分忧。”
    贾雨村连忙表态,漂亮话说起来又不要钱。
    “在我面前不必如此,平白让人看轻几分。
    面具戴久了,再想拿下来就不容易了。”
    贾琮好心提点两句,堂堂四品大员,也是一方土皇帝了,一言一行不仅关乎朝廷也关乎贾家这个恩主的脸面。
    回头让人一说,你贾家举荐的全是欺上媚下的二皮脸,那你这个恩主能是什么好的?
    接着话锋一转:“我这刚好有件事托你去办!”
    贾雨村一愣,没想到自己还没到任呢,事情就来得这么快:
    “请三爷示下。”
    “放心,必不至于让你为难。”
    贾琮淡淡道。
    说着,将薛蟠在金陵打死冯渊,潜逃至神京一事与他说了。
    “说了不让你为难,自然不会空口白话。
    那薛家前主乃是负责替皇家采买的紫薇舍人,当可按照八议当中的议贵(高级官员等)或者议勤(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申请减免罪责。”
    “再一个,真正动手的也并非薛蟠本人,到时候我会让薛家把动手打人的下人交出来。
    再让他薛家给本地的【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捐一笔银子。
    这样一来,上下都有了交代。”
    贾雨村心中巨震。
    这位三爷年纪轻轻,行事却如此周密,一环套着一环,偏生并不违规逾矩。
    这让平日里善于钻营、洞察人心的他心中难免泛起涟漪。
    “倒真不是个以势压人的勋贵做派!”
    “下官明白,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贾雨村躬身应道。
    “嗯。”
    贾琮不再多言,只挥了挥手。
    贾雨村如蒙大赦,再次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底,才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