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其他很重要的事儿
作者:苹果不会少
此时正值春季,宋明珠把村正、宋大伯、陆农官请来,把帕拉多交给他们来催芽,冒芽之后按芽眼切成四块,再下到地里去。
——没办法,就一个帕拉多,三两多重,切块数量已经是极限了。
宋老大虽然不认识这东西,但也知道珍贵无比,把这玩意儿看得跟命肝心一样,碰都不让人碰。
直到长成了苗,才把宋明珠喊过来浇水。
宋明珠:“……”
她就是个工具人!
帕拉多的生长周期约为三个月,三月中旬播种,六月上旬宋明珠就喊开挖。
村里人盯这东西也盯了很久,不见它结果,心里一直嘀咕这啥玩意儿,见开挖都来凑热闹。
宋老大先挖松藤蔓周围的土,然后握住藤用力一提,就扯出了一串……长在土里的蛋。
“哇——”
“原来这东西结的果子是长在土里的啊!”
大家恍然大悟。
四株帕拉多挖出来,有一株结了三个果,一株结了四个,一株结了七个,一株只结了一个。
不过结一个的这个是最大的,约有成年人拳头这么大。结七个的比较小,才鸡蛋那么大。
宋明珠很想尝尝,但还是极力忍住了。她甚至都没有耽搁,就让宋老大再尝试种下去。
“这东西一年能种两季?”宋老大问。
“不,一年能种三季。”宋明珠就道,“前提是会种的话。”
于是,宋老大又想方设法,换了一块田,按照宋明珠的要求再种了一季帕拉多。
他结合种西瓜的经验,一点一点摸索,再一点点实践。只看地面藤蔓的长势,夏季这一茬应该要比春季好得多。
果然,这次收获的时候,居然收获了满满一箩筐。
“这东西这么能结啊!”村正都惊呆了。
“宋大伯,您辛苦下,再种一季试试。”宋明珠道。
这回她没有冒险把一筐帕拉多都种下去,只下了一半,另一半分出四份,一份给周知县,一份给唐知府,一份给皇帝。
宋明珠在给皇帝的信里详细说了这东西的由来及吃法。
哦对了,帕拉多出来的时候唐知县已经升任知府,澧阳县的知县换成了一位姓周的知县。
此人长相英武,是大理寺卿之子,年纪轻轻的,一来就跟宋明珠打亲情牌。
“明珠啊,我跟你二叔关系不错,你唤我周叔便是!”
宋明珠从善如流:“好的周叔!”
这位周县令擅断案、刑讯,武功也很好,来的路上就挑了两个匪窝。澧阳县的妖魔鬼怪们闻风都收敛了爪子,试都不敢试。
呜呜呜,唐知县在的时候他们就很收敛了。周县里一来,他们都要考虑从良了!
至于剩下的一份帕拉多,宋明珠请了唐知府、周县令、汪郎君、李郎君、村正、陆农官等人一起来她家,请她娘做了一份帕拉多烧肉、一份醋溜帕拉多丝、一份盐水煮帕拉多、一份香煎帕拉多块、一份炸帕拉多条、一份帕拉多饼。
花样虽多,但分量不大,每个人就尝个味道。
“哎,这东西的口感……”村正最先摸到帕拉多的好处,“饥荒的时候岂不是可以当饭吃?”
“饥荒时可以当饭,有米时可以当菜!”陆农官总结道,“是个好东西!”
皇帝收到消息,按照宋明珠传授的做法试了两道最简单的菜,一道水煮帕拉多,一道醋溜帕拉多丝,然后就果断把剩下的交给了司农寺。
“这是个好东西!”皇帝郑重地叮嘱司农寺卿,“百姓们能不能吃饱饭,可能就靠它来补充了!”
皇帝从宋明珠的信里得知帕拉多这东西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一长一串,跟土里的鸡蛋一样。便提笔,写下“土蛋”两个字。
看了看又觉得不雅,然后改成了“土豆”。
还是觉得不够信雅达。
正巧御膳房送来一道焖芋头,皇帝觉得这个土豆跟芋头有点像,都是长在土里的,只是一个外表光滑一个外表粗糙,便决定也叫“芋”好了。
又因这种“芋”隔洋跨海而来,便叫做“洋芋”好了。
于是,帕拉多在大夏摇身一变,变成了洋芋。
等到秋季宋家台的洋芋收上来,宋老大潜心总结了一番洋芋的种植方法跟经验,由蔡夫子记录成《宋家台洋芋种植日志》,献给皇帝。
皇帝收到之后重赏了宋老大、陆农官他们,尤其是汪郎君,直接赏了个员外郎。
饶是汪郎君看惯了皇帝赏宋明珠赏宋村正他们,当这等好事落到他自己头上的时候,他还是有点发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还是牌匾挂在门上,道贺的人踏破了门槛,汪郎君才对皇帝封赏自己这件事有了实感。
——原来衣锦还乡是这样的感觉啊!
洋芋的出现,为大夏的饥荒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极大地稳定了民心。
所以,这也是一件可以划开时代的事儿。
说完了几件大事,再来说说其他没有这么大,但一样很重要的事儿。
先说宋明珠那边。
她拿到工部的分成之后,委托唐二在京城开设了一座明珠小学堂,一样沿用宋家台的模式,男童免除一半束脩、女童免除全部束脩,设立优奖银,并开设爱心午饭。
当然了,夫子的束脩跟学堂的运作经费都由朝廷补助。
跟宋家台的明珠学堂不同的是,京城的明珠小学堂增加了武课,在教授文课的同时教授武课。
用宋明珠的说法,这叫做全面提高学子们的身体素质。
另外,明珠小学堂还规定了学习年限,一个人最多可以在这里学习六年。
六年到了之后,想走科举的就去文书院,想走武举的就去朝廷开设的武学堂,算是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实现分流。
明珠小学堂来势汹汹,一入京就抢走了许多平民百姓家的孩子,由此倒逼京城的小学堂也跟着进行改革。
于是乎,京城的小学堂也演化出了官办中等小学堂、私立中等小学堂跟私立高等小学堂,以跟什么孩子都收的明珠小学堂区别开。
甚至,京城还出现了专门的女学。
长公主多年的夙愿,如今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