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温室育苗

作者:兔子加油
    为了能够帮助乡亲们把辣椒种好,张忠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特意拉着杨军前来助阵。
    杨军得知张忠的想法后,没有丝毫犹豫。
    他爽快地回应道:“我最近正好带着一批研究生,正想找一块合适的实验田呢。”
    “既然如此,那干脆就去你岳父所在的那个村子吧。”
    杨军所在的农学院最近提出了一项重要计划。
    扎根农村,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
    为此,他们已经与好几个村进行了联系。
    但是那些村都对他们的计划表示了拒绝。
    原因很简单,村里的农民们对这些大学生们心存疑虑。
    当听到这些大学生要帮忙种田时,农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任。
    他们认为,这些大学生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哪里懂得真正的种地之道?
    “你们都是大学生,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怎么还来教导我们种地?”
    “我们这些泥腿子,读书比不过你们,难道种地还能比不上你们?”
    类似这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事实上,农民们对于农学专业知之甚少.
    他们根本不相信大学竟然还会教授种地的知识。
    在他们的观念里,种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
    靠的是经验和实践,而不是书本上的理论。
    让老师和学生来指导他们种地,这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毕竟,大家都是靠着种地来填饱肚子的,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计开玩笑。
    要是让这些人乱来,他们岂不是一年就白干了。
    所以杨军和学生联系了好几个村都被拒绝了。
    听说张忠想要领着村民种辣椒让他们去指导,立刻答应下来。
    杨军回头嘱咐自己的学生。
    “华龙村给咱们这个机会,咱一定好好给人家指导。”
    “要是华龙村明年辣椒种的好,有了他们做示范我相信其他村里也会逐渐信任我们的。”
    农学生一定要深入基层,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
    ......
    张忠特意安排厂里的货车,搭载着他、杨军以及两名学生一同前往华龙村。
    这两天,华龙村的村民们已经将土地清理妥当,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张忠一行的到来。
    毕竟,这种温室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物。
    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如何种地,更是让大家充满了好奇。
    当货车缓缓驶入华龙村时,正在地里收麦秆的大牛一眼就认出了车上的人。
    他立刻兴奋地挥舞着手臂,高声喊道:“姐夫。”
    这一喊,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他们纷纷围拢过来。
    张忠等人刚一下车,就被热情的村民们团团围住。
    还没等他们站稳脚跟,就有村民迫不及待地问道:“张忠啊,你之前说要教我们种辣椒,具体该怎么种呢?”
    张忠面带微笑,安抚着大家的情绪。
    “各位叔伯请放心,我这次专门请来了农学院的老师,他会详细地给大家讲解种植辣椒的方法。”
    听到张忠这么说,村民们的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前几天,大家就一直在询问大牛关于种植辣椒的事情。
    毕竟田里的地都已经翻耕好了,大家都在担心种子是否需要提前准备。
    结果张忠这就过来了,而且车里还带了一堆钢管和塑料薄膜,这让村民们感到有些疑惑。
    有些人看着这些材料,满脸狐疑地问道:“就凭着这些东西就可以种辣椒?”
    杨军见状,赶忙笑呵呵地解释道:“叔,这个温室育苗又叫大棚。”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那些钢管和塑料薄膜。
    “大棚搭起来后,里面的温度和湿度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反季节种植辣椒了。”
    杨军继续解释道,“而且,在大棚里种植辣椒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相应地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旁边的人听到这里,不禁插话道:“这得花不少钱吧?”
    毕竟,买辣椒种子已经让他们咬牙拿出了不少钱,再加上搭建大棚的费用,这可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张忠却摆了摆手,笑着说:“不要钱。”
    他的话让村民们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忠接着说:“这个大棚是免费帮大家伙搭建的,只要大家连续五年都种辣椒卖给我们厂子,这大棚就相当于送给大家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辣椒种子也不用钱,大家放心好了。”
    村民们听了张忠的话,都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
    竟然还有这种好事?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张忠料定大家的反应。
    他来华龙村的时候,又去学校跟宋月兰商量了一番。
    宋月兰建议这大棚和种子钱都是厂里出。
    他一开始也不理解,后来听到杨军的经历,这才明白让农民一下子接受他们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对他们厂子是有益的。
    毕竟食品厂他们不是打算开个三两年,而是朝着三五十年的企业发展。
    既然想要发展好,就要把目光放长远。
    张忠被宋月兰描绘的蓝图打动了,他想真正的办一家企业。
    现在不仅是为了自己富裕,帮助自己的乡亲们一把。
    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
    张忠把东西都拿过来了,村民终于吃了定心丸。
    大家一起动手把搭建大棚的东西从货车上卸下来。
    搭建这活难不倒大家。
    很快挨家挨户就过来领了材料,开始在自家地里搭建大棚。
    三天时间,华龙村田间地头就出现一排排的大棚。
    大牛稀奇的看着刚搭起来的一排大棚。
    “这真不冷哎。”
    现在是十一月份了,白天温度只有几度。
    这大棚里面暖呼呼的,厚衣服都穿不住。
    村民们不会看温度计,杨军就带着两个学生教着他们认识。
    杨军拿出一个温度计挂在大棚里面。
    杨军:“这辣椒发芽,最适合就是25度—30度。”
    “我们在大棚让种子发芽最好不过了。”
    “幼苗期间就要低于30度。”
    这几天村民越发信服杨军一行人。
    每天晚上,村里人都会聚在大牛家的大棚里面学习。
    会写字的村民,把这些关键数据记录下来。
    多誊写几份,挨家挨户的分一份。
    让大家牢记这些注意事项。
    张忠和杨军一直在华龙村待了一个周,手把手教着村民都把辣椒种上,这才回到京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