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锦衣庙堂?
作者:金雨于林
“还有一物赠予指挥使。”李君泽呼吸轻柔,摊开手,手心赫然一枚陨铁扳指。
“它由天外陨铁余留的材料所制,比一般扳指坚固,指挥使射箭时它能保护指腹。”
看着眼前精雕细琢的虎纹扳指,温辞张开了手掌,扳指被一抹湿润冰凉佩戴至拇指虎口处,正是挽弓时拉弦的位置。
温辞握了握拳,去适应扳指的存在,扳指牢牢卡住拇指,尺寸再合适不过。
抬眸看着李君泽忐忑的神情,笑道:“很合适。”
“合适便好。”李君泽神情放松。
温辞放下手,不问他如何得知尺寸,亦不提及内力护体,无需扳指保护的事实,而是说道:
“微臣在北镇抚司有卧房,殿下不嫌弃的话可去避雨,暖暖身子。”
李君泽怎可能嫌弃:“好。”
温辞示意小太监把伞交给他道:“还请公公准备些姜汤,北镇抚司后厨在东北角。”
一场秋雨一场寒,不清楚李君泽守在门口等了多久,却清楚他极易感染风寒。
“诺,奴才这就去。”小太监见太子殿下不反对,便按照温辞的指示一路小跑。
温辞支撑着伞,伞面全部倾斜李君泽,他自己则用内力排斥雨水。
“殿下下次在东宫等微臣,无论何等情况,微臣定然会去东宫寻找殿下的。”
李君泽说出他的顾虑:“母皇不同意呢。”
阳城一事闹得京城沸沸扬扬,各种揣度不绝于耳,母皇至今尚未明确表态,应当就是在等温辞回京。
既然决定要一人抗下骂名,母皇那边的责备他同要尝试抗下。
伞面雨珠淅淅沥沥砸到地面石板,温辞低醇的嗓音融入雨中。
他意有所指道:“陛下赏罚分明,微臣有一些旧功尚未领赏,微臣可用功绩换取陛下减轻惩处。”
将伞往李君泽那边又移了移,直接让女帝松口不太可能,但让她心软不难。
况且,功绩随时随地任取,冻坏了太子就不妙了。
两人距离拉近,行走间李君泽宽大的衣袖带过温辞的护臂,带起一丝寒凉,李君泽收拢衣袖,半晌默不作声。
温辞懂他的顾虑,甘愿放弃辛苦拼搏的功绩换母皇心软。
但那些功绩均是温辞抵命拼搏,李君泽不可能心安理得接受他的牺牲。
于是他按照温辞表面意思回复:“不必用功绩换取,我下次回东宫等你就是了。”
得了保证,温辞还算满意,便不打算计较他的装傻,转而开口问道:“王龙飞呢?”
李君泽自以为温辞放弃了牺牲功绩,松了一口气道:“王龙飞承认他加入魔教仅仅为了找你,询问他父亲死亡的真相。”
找天南地北执行任务的指挥使难度太高,而王龙飞自己加入魔教,温辞无论是斩草除根,亦或劝他改善,皆需主动找他。
谁成想,温辞真能视而不见,直至阳城武林大会,大半武林人士聚集阳城,他才终于得偿所愿。
“我告诉了他真相,他挺了解自己父亲,一副预料之中的表情,每天平静地吃吃喝喝,等待刑满释放。”
“虽然他不肯承认,但我猜他当时加入魔教也有卧底的意思,武林大会时他的表现过于刻意了,像是刻意闹大动静,引来魔教教徒。”
“抽空我去见见他,真是卧底可以提前释放,再给予补偿嘉奖。”温辞笑道。
他没什么魔教必须死的执念,王龙飞没作恶,他也懒得花费功夫亲自抓捕。
李君泽嗯了一声,又道:“其它俘虏罪名重的斩首示众,罪名轻的俘虏全部送往夷山修建帝陵。”
温辞轻笑道:“殿下的安排物尽其用,他们各个身怀武艺,应该修的又快又好。”
李君泽也没忍住泄出笑意:“母皇的帝陵他们两个月前已经修完了,现在修的是我未来的陵墓,确实修的又快又好。”
温辞看向李君泽,挑眉笑道:“殿下学坏了啊。”
以前严肃多过轻快,现在偶尔也会促狭了,或者说他本就促狭,只是面对亲近之人才表现出来。
李君泽回看温辞:“近朱者赤。”
看来的确促狭了不少,温辞失笑道:“微臣尽量更朱,做好殿下的榜样,以防殿下赤无可赤。”
严肃沉冷的太子殿下风姿傲骨值得欣赏,展露促狭的太子殿下也尤其可爱。
面对温辞含笑的目光,明知他并无别意,却总有种他在肆意勾引自己的感觉。
李君泽略微窘迫的撇开头道:“魔教圣子的真实身份是匈奴三王子,宁中卓一行人承诺事成分匈奴一半天下。”
本该义愤填膺的话题,因温辞在场显得格外轻松。
李君泽平淡地道出,当初令他勃然大怒的审讯结果:“他们连分界线都提前商量完了。”
温辞问道:“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圣子?同样送去建造帝陵?”
“嗯,差不多。”李君泽沉默了片刻道,“我让他修建主墓室,也正是咱们沉睡的地方。”
自他认定了温辞,便将主墓室拓宽,不然以指挥使的身形,纵使只留骸骨,亦是占位颇多的骸骨。
不能让温辞蜷缩着沉睡,万一下辈子长不高呢。
遥望远方绿得深沉的烟雨,温辞倾听着雨水落在纸伞的嘀嗒声,关乎了两人百年后的归宿。
他轻声开口:“殿下可差人监工,确保他修的又快又好。”
李君泽看向他看的景色道:“我派了三人轮流监工。”
两人的视线于空中交织,温辞的笑意染上了调侃:“殿下仁善,三个人轮班不至于监工太辛苦。”
233嘀咕:【这哪是近朱者赤,分明是近墨者黑!】
‘渣受’被送去修建陵墓就算了,修的还是情敌的帝陵。
杀人诛心还得是任务对象。
天色尚早,两人进了卧房里什么也没干,温辞握着李君泽的手输送内力,先让他全身暖起来。
李君泽热的脸颊微红,内力在身体里窜动的感觉有些奇怪:“指挥使说的暖暖身子便是这个?”
“微臣深秋里不用炭炉,便只有这个可以暖身。”温辞松开手。
“内力深厚的确方便,改日指挥使教我习武可好。”李君泽的手缩回衣袖道。
“殿下不是不喜习武?”温辞说道。
女帝的儿子,想要习武多的是武将争抢教习,在资源汤药浇灌下,李君泽仍旧如此,只能是他没有花费功夫。
“并非不喜欢,只是不擅长,相比较而言,我擅长文政,于是扬长避短,专心理政,缩短了习武时间。”
温辞笑道:“殿下果真聪慧,陛下开国后再有一位武功高强的君主意义不大,但擅长内政的仁君不同。”
有了他镇守京城,女帝再无后患,预备将大燕未来百年的仗,二十年内打完,打得周边无敌敢犯。
原命运线中假如有一位类似的指挥使,清除国内祸端,保护太子安然无恙,前后两位明君,大燕至少强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