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 章 大唐倒下之前,灭了三个强国
作者:小天宝
大唐位面。
群臣望着安西军全都泪目了。
他们都是守护大唐的英雄。
李世民背对群臣一言不发,过了许久,他感叹道:“西北有故忠!”
……
天幕上零星的弹幕再次出现。
“我住在龟兹,现在的库车。今天才知道,安西军守护的居然是我住了20多年的库车。”
“龟兹失守808年,再见汉军已是千年之后。”
“如果李世民还在,他该有多伤心啊?都是大唐好男儿,保卫国家,寸土不让。”
……
看到最后一条弹幕,李世民心头一酸。
“固守孤城四十载。”
“诸位,回家了。”
……
安西军给了他们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看完安西军的视频后,历朝历代古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一刻,所有的大唐人面朝龟兹方向,深深弯下了腰。
“感谢安西军为大唐做的一切。”
“感谢你们守护大唐的边疆。”
……
天幕再次缓缓滑动了起来。
【大唐倒下之前,究竟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新的标题出现,让李世民的心情再次变得沉重起来。
他苦涩一笑,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奈、遗憾。
“大唐的遗憾吗?”
“强如大唐,也逃不过封建王朝300年的魔咒。”
……
晚唐位面。
唐哀帝李柷抚摸着身下的龙椅,眼中满是无奈与哀伤。
“大唐的辉煌已逝,曾经的盛世不再。”
“人们怀念的是盛世大唐。”
“而不是这个风雨飘渺的大唐。”
“遗憾吗?或许有,或许没有。”
……
李柷的呢喃随风而逝,视频开始了。
【事实上,大唐灭亡之前,并没有什么遗憾了】
【亡国前夕,也要用尽余力灭掉三个强国】
【晚唐藩镇割据混乱】
【吐蕃趁安史之乱侵占河西走廊】
【张议潮率归义军浴血奋战】
【成功收复十一州】
【回鹘背信弃义,劫掠唐朝马场】
【李德裕挥师北伐,将回鹘主力,全歼于漠北草原】
【南诏国两次重创唐军,高骈率5000精锐直捣都城,迫使南诏国送子为质】
……
大汉位面。
刘彻想起唐玄宗李隆基做的一系列骚操作,一脸懵逼。
“唐玄宗是不是被人魂穿了?”
“怎么前后差距如此之大?”
“他脑子进水了吗?给地方节度使那么大的权力。”
“这是一个帝王该有的政治觉悟?”
刘彻撇了撇嘴,只觉得李隆基飘了。
“难怪后世网友盼着他早点死。”
突然,刘彻的脸色变得奇怪了起来。
“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都盼着他早死。”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是头一份了。”
……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
【它倒下之前,成功灭掉了回鹘】
【灭掉了南诏,熬死了吐蕃】
【几乎送走了所有的老对手,这才倒下】
……
大宋位面。
赵匡胤看着强唐走向末路,他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大唐灭亡是因为藩镇割据。”
“中原王朝失去了对藩镇的管控。”
突然赵匡胤一顿,想到了大宋的结局。
“宋朝重文抑武。”
“也没能改变灭亡的结局。”
“难道真的没有千秋万载的王朝吗?”
……
【唐朝是一个即使在走向衰落】
【仍然不断涌现雄主,为国家续命的朝代】
【其他朝代中兴,更多的是靠辅政大臣】
【例如汉朝的霍光、大明的张居正】
【但唐朝出了唐代宗、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
【他们的出现为大唐不断续命】
看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有了少许欣慰。
但,欣慰之后,心中涌现无尽的悲凉。
他想起了后世的评价:能打败唐军的,只有另外一半唐军。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他的目光看向了评论区,却惊讶地发现后世网友对晚唐赞赏居多。
“国都六陷,听起来是不是很窝囊?但其他朝代,一次沦陷就起不来了。”
“国都六陷,光复了5次,天子九逃,回来了8次,这生命力不是一点顽强。”
“更有秦王破阵乐,硬生生给大唐续命30年。”
……
【经历安史之乱后,大唐还能存在144年】
【汴京仅沦陷一次,北宋就灭亡了】
【而大唐,国都6次沦陷,说明夺回来了5次】
【天子九逃说明迁回来了8次】
【晚唐更是灭掉了吐蕃、回鹘、南诏】
【盛唐虽逝,余晖犹烈】
零星弹幕再次飘了起来。
“唐朝圣旨:大唐皇帝令,后边朝代:奉天承运。”
“玄武门继承制可以选出各种各样的帝王,谁赢谁做天子。”
“香积寺之战,谁输谁叛军。”
“可惜了香积寺一战,大唐精锐尽失。”
……
历朝历代的古人沉浸在晚唐悲歌的氛围中时,新的视频悄然播放。
【这上面不是墨,而是颜家满门忠烈的血】
天幕之上,一张潦草的行书出现在画面中,上面涂涂改改,凌乱不已,看得李世民一脸懵。
“这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不是墨,而是颜家满门忠烈的血?”
……
大秦位面。
嬴政看着天幕上的行书,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通篇都是修改和停顿的痕迹,他竟然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扑面而来的血腥之气和难以忍受的悲痛。
“寡人看到了字字泣血!”
……
就在这时,密密麻麻的弹幕开始刷屏。
“天下第一楷书,写出了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后面字越写越乱,改的也越来越多,可见颜真卿内心多么愤怒与悲伤。”
“兰亭序真迹一日不出,祭侄文稿便是天下第一。”
“知道为什么叫祭侄文稿吗?因为正文已经被他烧给了他的侄儿了。”
“颜真卿看着自己侄子的头颅写下的祭侄文稿,当时他内心该有多绝望啊。”
最后满屏弹幕汇总成了一句:
“颜家不降!”
“颜家不降!”
“颜家不降!”
……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背景是安史之乱】
【其兄长颜杲卿任职常山太守】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动叛乱】
【颜杲卿率领常山军民奋起抵抗,坚守城池多日】
【终因寡不敌众,常山郡城破】
此时,天幕上再次飘满了“颜氏一族满门忠烈,李隆基真该死啊!”的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