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对赌?李暄:我输了就砍头

作者:墨荷儿
    朱棣听见朱元璋这话,心里不解地暗暗道:李暄怎会提出那等荒唐的谏言?
    其实刚刚他已经细细地去想过了李暄说的那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他得出的结果和朱元璋一样。
    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
    现在,朝廷供养宗室的花销连百分之一都税收都不占。
    今后就算宗室的数量再如何膨胀。
    又怎么可能需要那么多银子?
    当他老朱家的人全是猪不成?
    那么能生?
    “真是不明白,李暄究竟在想些什么?他这次,算是栽……”
    话说了一半,朱棣猛抬头看了朱元璋一眼,面色顿时变得有点儿古怪:“不对,父皇的样子看起来虽然很吓人,不过,绝对没有真的生气,父皇打李暄三十大板,估计连告诫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在为秦王出一口气罢了。”
    换做是别人敢提要改量国之力奉养亲亲之条,只怕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而换李暄来,朱元璋竟连生气都算不上!
    “父皇为何会如此看重李暄?”
    朱棣忍不住好奇起了这个问题。
    要说是因为能力强,所以才如此重视他。
    绝对是无稽之谈!
    刘伯温能力够强了吧?
    也不见朱元璋有像重视李暄这样去重视刘伯温。
    “李暄的存在,对父皇来说绝对有其他更特别的意义。”
    “究竟是什么呢?”
    朱棣心里好奇的紧,马上思索起了这个问题,过了会儿他冷不丁猜想道:莫非,李暄死了,大明就得亡?
    这是朱棣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
    不过这念头才出现,朱棣就自嘲了起来:“朱棣啊朱棣,你堂堂亲王居然会因为忌惮李暄而生出这般妄念,当真是幽燕风雪迷了心窍!丢人啊!”
    “父皇的心思,真是一点都猜不着啊!”朱棣思之无果,无奈地感慨了一声,而后又悄悄地在心里嘀咕道:“假若,我真当了大明的储君,父皇是否会告诉我原因?”
    朱棣的眼中闪过了渴望的光芒!
    他虽然一口一个对皇位没兴趣。
    但。
    在应天府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
    要说他还是一点想法都不敢有。
    那自然是无稽之谈!
    ……
    “李暄,别发愣,陛下问你话呢!”
    黄子澄开始狗仗人势了。
    给李暄恶心了这么久,总算是有了报复回去的机会,哪能不抓紧落井下石?
    并且,他可不仅要落井下石,他还打算待会趁机参上李暄一本!
    即便朱元璋不杀李暄,也得让李暄吃上一壶!
    “这还用问?”李暄一脸的理所当然:“臣,自然是不服了!”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质问道:
    “为何不服?你说,咱在听!”
    “不过,你若是不能说的让咱满意,那便是罪加一等!”
    李暄淡定地说道:
    “臣之所以说不改量国之力奉养亲亲之条,将来,宗室的存在导致的财政开销会膨胀到占据财政的三分之一,致使朝堂无法承受,原因有二。”
    “其一!陛下立“生授爵禄”之制,循世袭递降法:除亲王、郡王外,后世子孙爵位依世递降,至奉国中尉则永袭,如此则天潢支裔日蕃,岁糜国帑几何?百年之后,岂止倍增于洪武初元!”
    黄子澄冷笑道:
    “尔忧天潢繁衍之论,实乃曲解祖训!《祖训》昭昭“与国同休”,纵我朝宗室世袭十,百世,所需银钱,又岂抵得过一省秋赋?汝莫非视天家贵胄为圈养豚犬乎?终日除了生育什么都不做?汉室文景削藩致七国烽烟,唐廷猜忌宗亲酿武周之祸——尔今日妄议,他日必贻笑青史!”
    “我话还没说完,你插什么嘴?”李暄不爽的瞥了黄子澄一眼。
    “我看你,分明是无话可说了。”黄子澄不屑地道:“你今日若是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我马上就辞官归隐!”
    “呵呵。”
    李暄表情略显冷漠。
    辞官归隐?
    做梦。
    陈伯的死,肯定有你一份功劳。
    我弄不死朱允炆,还能拿你也没办法?
    “也不需要你辞官归隐,你把衣服扒了,倒立绕着紫禁城走一圈就是。”李暄道。
    “那,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呢?”
    李暄毫不犹豫地说:“那你就让陛下斩了我的项上人头!”
    “好!你这话,大家可都听见了,到时候可别反悔!”
    黄子澄顿时大喜。
    可还没笑几声呢,他忽然感觉浑身发凉。
    抬头一看,方才见到朱元璋正面无表情的盯着自己看。
    黄子澄大概猜到了朱元璋根本就不想李暄死。
    不过,他想了想自己亲手带大的朱允炆。
    便把头低下,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他心里暗暗想:只要能为允炆殿下除掉李暄,即便陛下要了我的性命又如何?我甘之如饴!
    这赌约,自己横竖都不亏。
    李暄笑了笑,继续说道:“黄大人刚刚好像问过我,是不是觉得大明的宗亲都是除了生育,什么都不做的废物?其实还真是如此!
    我刚刚说了原因有二,其二便是:圣朝严格限制宗室参政、从商或务农,甚至禁止藩王离开封地或相互往来,宗室成员既无政治参与权,又无经济自主权,那除了利用祖训之制,通过生孩子,获取更多俸禄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一个宗亲,一辈子,只怕就能生育三五十个后代!臣敢断言!不需百世?十世之后,宗亲的数量便会从现在的区区几百,膨胀到数十万!
    大明如今每年的税收,不过两千万两白银而已!黄大人你给我算一算,供养数十万的宗亲,每年需要耗费多少银子?”
    话音一落。
    整个奉天殿都安静了。
    但。
    文武百官的反应却是十分的古怪。
    他们并没有因为李暄的陈述而感到震惊,从而抨击,或是觉得言之有理。
    反而十分一致的,用怪异的表情盯着李暄看。
    “什么情况?”
    李暄一脸的懵逼。
    不过他在短暂的呆滞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原因所在——
    说错话了!
    严格限制宗室参政、从商或务农,这些并非是洪武朝的规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