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谷贱伤农
作者:铁锅炖大蛾
他要么认命给钱给马,要么就等着被处罚。
庆王如今正是大量囤积兵力的时候,就算有多余的粮也未必能拨给了杨荣昌救急。
况且,陆晚认为,在庆王的心里,杨荣昌不过是个他用来敛财的工具而已,死就死了,对他影响并不大。
死了一个杨荣昌,他还能培养第二个杨荣昌出来。
反正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贪心之人。
所以杨荣昌的死活,庆王是一点儿都不在乎的。
“杨大人,几百匹马而已,你不会拿不出来吧?”
“你要是拿不出来,澧县和通州也有马场,到底能哄我家孩子开心,挑谁家的马其实都一样,我不过是看在我与杨大人有缘,这才想要挑你家的马罢了。”
这话就像是一巴掌狠狠掴在了杨荣昌的脸上似得。
火辣辣的疼。
仿佛是在说‘不过是我与你曾经有怨,所以才要坑你一把’。
杨荣昌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宣义夫人可是说定了,十万两白银,外加良驹牛羊各三百?”
“是。”陆晚轻笑点头。
“不会再变了?”要是再变,他真的会忍不住杀了陆晚。
这世上不要脸的女人,陆晚当属第一。
他就没见过如她这般的女人,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罢了,成天出来同他们这些男人打交道,争夺东西。
一点儿妇道妇德都没有,那赵元烈只怕是眼瞎了才会娶陆晚这么个婆娘。
“不会。”
“杨大人这是想通了?”
杨荣昌瞬间心梗。
他这哪儿是想通了,分明就是被逼无路罢了。
这才不得已选择跳进陆晚为他早就挖好的坑,明知道是个坑,他还不得不跳。
就是不知道陆晚到底用的什么法子,使得云县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将产量提高了数百倍之多。
听说庆王派了粮节使,带走了不少的种子。
只要有了种了,以后高产量的庄稼地根本就不是问题,也就不必再受陆晚这窝囊气了。
左右不过忍她今年这一年,等到来年,这世上有没有陆晚这个人都说不定了。
“杨大人阔气!”
“既然杨大人都这么阔气了,咱们也不能小气,小海棠,快去把咱们今年地里新出的番薯也给杨大人装上二百五十斤!”
小海棠忍着笑:“是,我这就去给杨大人装。”
“杨大人可别以为这番薯是用来喂猪的,猪可吃不上这么好的东西,这番薯是婶子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也叫蜜薯,很是香甜可口。”
“这要是用来烤上一烤,还能流油呢。”
喂猪?
这该死的陆晚,居然敢拿喂猪的东西来糊弄他!
“是啊杨大人,就咱家这蜜薯,也是多地的热销品呢,杨大人千万别跟咱客气。”
陆晚是个动作快的,契书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杨荣昌脸色铁青地签了字摁了手印,这事儿也就成了。
“这样的好东西,我杨某无福消受,宣义夫人的好意,我心领了!”
他杨荣昌看上去像是缺那点儿番薯的人吗?
杨荣昌以前也是寒门出身的,虽说不是氓流佃农一流,但寒门子弟多少都是有些家底的,只是家族没落罢了。
番薯便是他最看不上的东西,如今陆晚还要拿这种东西来羞辱他。
这样的羞辱,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了。
“杨大人真是太客气了,这二百五十斤的番薯已经装好了,大人可带回去烹煮一番,定会发现其中美妙的。”
陆晚送出去的东西,就万没有要收回来的道理。
“这十万斤的粮食,今日就能给大人装好发车,连同那番茄一道送去晁县。”
瞧她这一条龙的服务多好,连装带送,连运费都不收一分的。
像她这么好的供货商可真是世间难寻呢。
“就是不知道这粮款,大人何时能到?”
“牛羊马的话,我可以派人去赶的,就不劳烦大人了。”
毕竟她怕杨荣昌以次充好。
就他这种人,很难不会这样做,所以她得派了自己信得过的人,亲自过去挑马,至于牛羊这些也就无所谓了。
战马才是重中之重。
“哼,宣义夫人还真是个会算计的!”
“你这是怕本官给你以次充好?”
他不想装了,真的不想装了,恨不得立马就和陆晚撕破脸。
“大人说这话可就没意思了,你是一方父母官,怎会做出这等事情来呢,我只是怕大人太过于辛劳罢了,这要是把身子累坏了可就不好了。”
“大人如今正是气血方刚该奋斗的时候,您要是倒了,晁县的百姓该怎么办?”
他要真倒了,只怕是云县的老百姓们能高兴地吹拉弹唱三天三夜。
恨不得连夜给他埋了烧了,从此这世上再无杨荣昌。
只要人手够,十万斤的粮食一个下午就能装完,牛车装了一车又一车,长长的队伍驶出城外。
陆晚则是拿着那份十万两的契书迎着夕阳看着,白纸黑字。
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黄沙落在那纸上,一笔一画很是清晰。
十万两……
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十万两。
原来,十万两粮食,是可以换十万两白银的。
原来,一个九品芝麻官儿,也能在这贫瘠的县城之中,敛财十万两。
他既然能够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来,那么杨荣昌的金库绝对不止这十万两。
而他不知道还从百姓身上捞了多少个十万两,这些银钱,都是他从百姓身上压榨而来的。
这十万两银钱,又是多少百姓的血汗钱。
“婶子。”
小海棠看到了她手里的契书,契书一式三份,她与杨荣昌一人一份,另外一份是需要放在县衙登记案册的。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种的粮食总是卖不出好价。”
“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到头来分到我们手里的,只有三分之一。”
“明明我们已经在很努力地种粮食了,争取将土地都种满庄稼,可一年到头,我们还是吃不饱饭。”
小海棠苦笑着说:“后来我明白了,不是我们种不出好粮食来,是因为谷贱伤农。”
“这城里的大户人家,每日白米白面,他们每天从泔水桶里流掉的食物,都是我们从前争着抢着要的。”
小海棠也去过好几次林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