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科举
作者:戴夫本夫
月光如水洒在奉天殿的琉璃瓦上,鎏金鸱吻在夜色中泛着冷光。朱元璋屏退宫人,独留朱标、朱樉与朱棣三人。
朱元璋摩挲着御案上斑驳的龙纹,烛火将他脸上的沟壑照得愈发深刻:"今日殿上的事,你们都看明白了?"
朱樉上前半步,玄色蟒袍下摆扫过青砖:"儿臣明白,父皇是要借整肃军风,立威于朝堂。"
他想起北伐途中查获的私吞账册,某些将领竟将百姓的青苗税充作战利品,拳头不自觉攥紧。
朱棣沉默良久,忽然开口:"但如此雷霆手段,恐会寒了将士们的心。"他望着窗外摇曳的宫灯,想起北平戍卫们在风雪中坚守的身影,"儿臣在北疆,见过太多弟兄为了军饷卖命......"
"所以才要赏罚分明!"朱元璋猛地拍案,震得案头《大诰》跌落,"当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咱靠什么赢的?靠的是军心,是民心!"
他剧烈咳嗽起来,朱标慌忙上前为父亲顺气,掌心触到老人佝偻的脊背——那里还留着鄱阳湖之战时箭伤的硬块。
夜风卷着更鼓声撞进殿内,朱元璋缓过气,目光扫过三个儿子:"老二西进之策,咱准了。但要记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他转向朱棣,"老四,北平乃大明北门,过完年后你回去筹备互市,用茶叶换战马,用瓷器换皮毛。"
朱标捧着整理好的《军饷改制奏疏》,声音沉稳:"儿臣已命户部重新丈量土地,将屯田所得优先供给边军。另外......"他顿了顿,"二弟在漠北发现的铁矿,或许能解兵器短缺之急。"
朱樉从袖中掏出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用朱砂标着矿脉走向:"此矿位于狼居胥山以南,若能开采,可年产精铁十万斤。但需征调民夫,还要防范残余部族袭扰。"
朱元璋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长城防线,最终停在西域:"标儿,你统筹全局;樉儿,带五万新军西进,记住,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老四,守住北平,莫让瓦剌有可乘之机。"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沙哑,"咱们兄弟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
与此同时,秦王府内,观音奴正为尚炘尚槿擦拭身子。尚炘举着木制小剑在浴桶里扑腾,溅得乳母满身水花;
尚槿却攥着浮在水面的莲花,咿咿呀呀地哼唱。朱樉归来时,正撞见这温馨一幕,满身的疲惫瞬间消散。
"殿下,今日宴会上......"观音奴欲言又止,她下午已从管家处听闻刺杀之事。
朱樉将孩子从浴桶中抱起,用锦帕仔细擦干:"敏敏,你说,这天下究竟该用什么守护?"他望着尚炘澄澈的眼睛,想起白天父亲眼中的忧虑,"是刀剑,还是人心?"
观音奴轻轻靠在他肩头:"就像你在漠北时,宁可绕道百里也要护送流民;就像陛下当年,宁可饿肚子也要分粮给百姓。或许,这就是答案。"
而在燕王府,徐妙云正为朱棣宽衣。
朱棣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因操劳而生的薄茧:"过完年我就要去北平了,等互市谈成,我接你们母子去北平。世子该见识见识真正的北国风光了。"
他想起白天宴会上父亲的嘱托,声音低沉,"妙云,这天下太平,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让它毁了。"
子时的梆子声响起,应天城陷入沉睡。奉天殿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满墙舆图。
烛火明明灭灭,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大明山河之上,忽大忽小,忽明忽暗。他想起马皇后睡前的叮嘱:"莫要累坏了身子",却又想起大明外的广阔天地,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拿起朱笔,在奏疏上重重写下"准奏"二字。
远处传来更夫悠长的吆喝,惊起檐下归巢的夜枭。
新的一天,又将在这沉沉夜色中悄然来临。而大明的车轮,也将在诸位藩王与朝臣的共同推动下,滚滚向前,驶向未
冬雪初霁,应天城银装素裹。秦王府的梅花开得正好,暗香透过窗棂沁入暖阁。
观音奴正教尚炘、尚槿临摹《千字文》,尚炘握着毛笔歪歪扭扭地画圈,墨汁溅在宣纸上,尚槿却学母亲执笔的模样,有模有样地描着"天地玄黄"。
"母亲”尚炘举着画满墨团的纸,肉乎乎的脸上沾着墨点,逗得乳母忍俊不禁。观音奴正要擦拭,忽闻前院传来喧哗。
朱樉裹着狐裘大步而入,斗篷上的雪粒簌簌而落。"朝廷要开科取士了。"他抖落披风,眼中带着兴奋,"父皇命大哥主持,还说要打破门第,破格录用寒门子弟。"
观音奴放下毛笔,若有所思:"如此一来,怕是要触动不少勋贵的利益。
"她想起李善长之子前日宴会上的抱怨,"听说李家公子还说,寒窗十年不如祖上一刀......"
朱樉冷笑:"正是要让这些人知道,大明的朝堂不该只有刀剑声。"他抱起尚槿,小女儿伸手揪他的头发,"等孩子们长大了,也要凭真才实学立足。"
与此同时,燕王府书房内,朱棣与徐妙云正研读各地送来的学子名录。"这江南才子解缙,文章见解独到。
"朱棣指着卷宗,"还有这山东的宋濂门生,对兵法也颇有研究。"
徐妙云轻轻翻动泛黄的信笺:"但科举改制后,贡院舞弊案频发。妾身听说,有主考官收受黄金百两,替人调换答卷。"她眉间染上忧虑,"此事若不严查,陛下苦心恐成泡影。"
朱棣猛地拍案:"明日就上书请命,成立监察组彻查!"他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当年父皇在战火中办乡学,为的就是今日。绝不能让蛀虫坏了根基。"
紫禁城深处,朱元璋盯着堆积如山的舞弊案卷宗,苍老的手攥得发颤。
朱标跪在阶下,声音坚定:"儿臣愿亲自审理此案,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
朱元璋缓缓起身,冕旒撞击声清脆如磬:"去查吧。记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某一家一姓的私产。"
他望向殿外素白的宫墙,雪压红梅,开得愈发艳丽。这场关乎大明未来的科举变革,正如同这寒冬里的新梅,虽历经霜雪,却终将绽放出别样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