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是龙也得给他盘着

作者:郑怀夕
    若是这些人没太大背景,那就说明是许文山收了这些人的好处。
    刻意说得含糊,给这些人扯大旗呢。
    那这些人既落户到了他的地盘,不管是龙是蛇,都得给他盘着。
    但只要不惹事,乖乖养蚕织丝绸给他挣钱,那他也不会做什么。
    可若是真的背景深厚,那他就得变变策略了。
    实在不行,便把手里的生意分一点出去,但大头还得攥在自己手里。
    总之就一条原则,不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到他收丝绸挣钱!
    吴里长低着头将事情想了一遍,眼里的阴狠一闪而过。
    可等扬起头时,脸上又挂上笑,拉着许文山聊起了别的话题。
    许文山跟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不时关注着后头陆天明队伍里的情况。
    这会一回头,就见陆天明几人过来,忙迎上去。
    “陆兄,可商量好宅基地的位置了?”
    陆天明指着后方道:
    “我们队伍里人多,这山脚处位置足够大,我们商量着想在这处。”
    吴里长见许文山望向他,忙道:
    “这处确实宽敞,离着山里也近。
    以后养蚕啥的,去采桑叶都方便呢!
    陆兄弟你们既选定了这处,那我一会回去整理一下,将文书交给差爷,带回县衙备上案就行了。”
    陆天明闻言,拱手道:
    “如此,便劳烦吴里长了!”
    接着又对许文山道:
    “许兄,劳烦你为我们跑这一趟了。
    等安定下来,我定备上好酒好菜。
    到时候,你跟吴里长可都得赏光过来啊!”
    许文山和吴里长都笑呵呵应下。
    因着许文山下午还要回去当值,眼见陆天明等人选好田地和宅基地了,便提出告辞。
    这一趟路远,他还是跟着衙役们一道回县城,才更安全些。
    陆天明一行人见状,便跟着许文山一块下去,打算过去送人。
    吴里长回到家后,快速将文书准备好,交予衙役。
    随后,陆天明等人便送别了许文山和几个衙役。
    等人走后,吴里长有心打探下陆天明等人的底细,便客气道:
    “陆兄弟,你们刚来此处,中午便来我家,咱们吃个便饭,如何?”
    陆天明想着初来乍到,队伍里众人以后要在此处长期生活,还是要跟里长处好关系的。
    毕竟,里长这职位或许在县里不够看,但在这宝山镇,权利还是很大的。
    不管是分配田地、收缴田赋,还是官府的命令下达、劳役分配等,都是由里长决定。
    总得来说,里长就是官府在乡间的实际话术人。
    存着交好的心思,陆天明爽快应下。
    “正好我在宜宁县买了坛好酒,到时候带过去。
    午时,我与姚兄二人便过去叨扰了。”
    吴里长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陆兄弟客气啥,以后咱们都住在这宝山镇,还得长久地生活在一处呢!”
    等与吴里长分开,众人回到原本放马车的地方。
    此时,留在原地看家当的人见到他们回来,高兴地迎上前,询问起来。
    得知已经选好了宅基地和田地,也都欣喜不已。
    一行人驾上马车,开始往山脚处赶。
    路上遇到的宝山镇的村民,都在盯着他们的马车看。
    这两年有不少人过来落户,可不管是第一批过来的吴氏族人,还是后边零散过来的人,都没有这么富有的。
    不说其他,就是这全员驾马车,就很是稀奇。
    虽说马车里的东西被车厢挡住,看不见具体的。
    但看地上那有些深的车辙印,想来这马车车厢里的东西怕是不少。
    再说赶车的这些人,虽然因着逃荒赶路,衣衫破旧脏污,但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不错。
    而且,从脸上和身上就能看出来,这些人在吃食上没有太缺着。
    看起来,完全不像之前来落户的人那般骨瘦如柴。
    这会,看着新来的这些赶着马车的‘富人’,宝山镇的乡民们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整个宝山镇的人,虽因着这两年养蚕缫丝,不像刚开始过来时那般穷得叮当响。
    但这丝绸的大半利润,都在村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吴里长赚去了。
    这些村民虽也挣了钱,到底挣得少些。
    而这两年一直闹灾,地里的粮食就没有丰收的时候。
    虽说怀王也给减免了几成赋税,但交完税后,剩下的粮食还是不够吃。
    各家想要不饿死,就需要单独贴钱买粮。
    加上最开始过来落户的时候,许多人都没钱,只是盖得茅草屋。
    茅草屋是真正的冬冷夏热,下雨漏水,刮风看星空。
    众人有了钱,第一时间就是翻盖新屋。
    因此,两年的辛苦劳作,除了填饱肚子,也就是盖了一座半泥半砖房。
    整个宝山镇除了吴里长家,大部分人家都没太多余钱、余粮。
    这会,看这逃难过来的人有这么多家当,宝山镇的人难免会多想些。
    一直到陆青青一行人的队伍过去,后头宝山镇的乡民还在议论着。
    队伍驾着马车往山脚处赶,路上各种缓坡、陡坡有不少。
    驾车赶这种路比步行难许多,尤其在他们车上还有不少水的情况下。
    虽说这处如今看起来不怎么缺水,但众人到底经历过严重缺水。
    这会,对车厢里的水,那是一点也不想浪费。
    因此,整个队伍的人都走得很是小心。
    每家的车厢里,都有人专门压着澡桶上的盖子。
    一路上小心谨慎,等赶到山脚处时,众人都出了一身汗。
    顾不上多休息,车队停下卸下车架后,众人就跑到了空地上,开始规划起宅基地的位置。
    有人顺手拿了根棍子,开始在地上划线,规划起房子要怎么盖。
    这时候,哪家与哪家挨着,就成了讨论的重点。
    队伍里,不止天福娘和村长媳妇想挨着老村长家建房。
    还有陆二婶打算挨着爹娘建房,严师傅和几个徒弟们也打算挨着,柱子爹想挨着柱子家等等。
    一时间,空地上议论纷纷,一片热闹景象。
    此时,山上又有两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下山。
    见到这么多人在此,好奇地望过来。
    与此同时,队伍里众人也在悄悄打量这几个妇人孩子。
    妇人孩子身上都背着背篓,里面装满了新鲜的桑叶。
    其中,两个妇人背上的背篓塞得满满的,压得她们直不起腰。
    那背篓的重量,看起来着实不轻。
    至于旁边跟着的小孩,背上也都背着小背篓。
    虽说看起来也装满了,但是里头的桑叶并未压实。
    因此,孩子们还有精力四处打量。
    他们生活在这宝山镇,平日里极少见到外人,
    这会看到这几十张陌生面孔,很是新奇。
    见到队伍里的小石头等几个小孩子时,更是走远了还在回头看。
    等队伍停下安置好时,时间也已经接近午时。
    陆天明与众人说了一声后,便提了一坛子酒,往吴里长家去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