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选地
作者:郑怀夕
吴里长听着许文山的话,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都是一片笑容。
他看向面前的陆天明和姚县丞几人,态度虽比不上对许文山亲近,却也客气道:
“几位远道而来,着实辛苦了。
你们既然与许大人交好,我必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以后大家都住在一处,还要多多往来才是!”
陆天明几人闻言,都笑着应是。
许文山拍拍吴里长的肩膀,转头笑着朝陆天明道:
“陆兄,如今宝山镇大片地方空着。
我都过来了,就帮着你们一块选选建房子的地方和土地。
要不咱们先把马车停在此处,我让吴兄弟带你们四处转转看看?”
陆天明欣然应允。
吴里长见状,忙让大儿子将几位衙役请进去喝茶。
他自己则带着许文山和陆天明队伍里的一些人,开始绕着宝山镇转悠。
整个宝山镇西高东低,河流从山里流出,沿着山脚处的水沟,一直流到东边的水坝处。
至于田地,则分别分布在村子的东侧、南侧和西侧。
其中,东侧分出去的最多。
一行人先去到的也是村子东侧。
远远望过去,那一大片绿油油的土地被分成一块块,里头已经种上了水稻。
汉子们正在地里忙活着,见到吴里长过来,纷纷打招呼。
看着跟在吴里长后边的一群人,都上下打量他们,小声议论着。
吴里长没多理会他们,只点点头,就又开始介绍。
他指着最东边还空着的一小片地,朝许文山道:
“许大人,东边的这一片地,如今只剩下那一小片还没分出去了。”
陆青青的视线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就见空着的那片地里,已经长了许多杂草。
许文山点点头,朝陆天明道:
“陆兄,我记得这片田地,算是整个宝山镇最好的了。
不仅土地肥沃,还离水源不远。
唯一不足的,就是这片地剩的不多了。”
老村长听着许文山的话,蹲下抓了把地上的土,用手指捏着碾了碾,不由暗自点头。
这片土地确实不错,肥力充足。
若是原本益都县的土有这么肥沃,那粮食都得多收一成。
想着,老村长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陆天明早就在观察自己爹,见他点头,心里也有了数。
这时候,许文山指着不远处道:
“喏,那儿有条河,咱们过去看看。”
陆青青随着人群过去,就见河里几近干枯,只有一股水流缓缓朝着下游淌去。
这一幕,把众人看得直皱眉。
看这水流量,要是再旱上一段时间,这河怕是也得干了。
许文山似是看出众人的担忧,解释道:
“大伙不用担心水的问题,这河下游早就建了水坝,如今里头已经储存了不少水了。
其实若是正常年份,从河里直接取水浇地,是很便利的。
也就是这两年闹灾,这才需要去水坝挑水,麻烦了些。”
陆天明表示理解,又随着吴里长去看了其他几处地。
其中,村子南面和西面也都有连成一大片的空地。
到南面和西面时,老村长照例是去查看了下土壤的肥沃情况。
两处的土壤都很不错。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两处离水源地都有些远,西面更远些。
这时候,陆天明和村里人也都有了选择。
首选东边,其次南面。
这两处地方,就已经足够他们分的了。
等看完地,吴里长又领着人往北走,准备去选宅地基。
北边挨着大山,越往北走,地势也更高些。
如今整个宝山镇,大部分人都是住在远离山脚、地势稍矮些的地方。
其中,也有少数几户原住民,是住在山脚附近。
转了这一圈,陆青青一行人也发现了。
整个镇子,就只有吴里长一家是青砖大瓦房。
其余人家大都是簇新的半砖半泥房,其中更是有少部分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
不说青砖瓦房,就是这半砖半泥房,在乡间就已经很是不错了。
从宜宁县赶来的途中,他们见过的村子里,有好几个村子,都是茅草房的。
由此可见,养蚕缫丝这活计,确实挣钱。
陆青青在转悠到最北边时,相中了山脚的一处空地。
那儿有一大片平坦的区域,虽说现在长满了杂草。
可此地宽敞,等建好房子,还能有空地开辟出个大院子,可以在院子里种些菜。
不止陆青青,队伍里有好几户人家也相中了这处,打算将宅地基定在这处。
那吴里长听到这话时,心里暗笑这些人不切实际。
要知道,建一座房子,需要用到的砖瓦、木料等东西可不少。
为什么大部分村民都住在远离山脚的平地上,就是因为在那处建房子方便啊!
不说其他,就是往上运材料,就比底下麻烦许多。
但看着许文山脸上一副认同的模样,他也只是在边上陪着笑不说话。
如今已经转了一整圈,陆天明便打算趁许文山还在,直接定下宅基地和田地。
对于田地,队伍里众人都没什么异议。
先选东侧的,刚才已经跟吴里长要到东侧的剩余亩数,总共七亩左右。
因着这处土地好,整个队伍商议过后,决定按照每户来分,保证各家都能分到半亩多点。
剩下不够的,则全部去南侧。
至于不到一亩是不是好分,这就完全不必担心了。
作为有着几千年种地历史的国家,这些问题早已经被劳动人民想出解决办法了。
其实不止这年代,在现代村子里分田地时,也大都是根据土地好坏,将各家的户口田分成零碎的几块。
往往一家的土地,可能有一亩三分地在村东,两亩四分地在村南,剩下的那八分地在村西等等。
各家在定好土地后,开始选宅基地。
这一回,队伍里开始出现许多不同的意见。
许多人家都选出了不同的,想要建房子的地方。
有因着地势平坦,挨着田地近,想住在现在的宝山镇居民附近的。
也有想再往上住一点,虽不紧挨着山脚,但不用挨着原本宝山镇村民的。
还有就是陆青青看中的,山脚下那处最大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