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你便是你
作者:鲸眠
不是刻意避开见面,就是派遣各种任务,命二皇子府的旧人忙碌起来,无暇探究谢临朝身上的奇异之处。
只是,当一个又一个如诸葛亮、郭嘉、薛仁贵……这些万里挑一的人才都“神奇”的被谢临朝找到,并且忠心追随谢临朝时——
一次两次是巧合。
那十次八次呢?
琳琅会有所怀疑,谢临朝并不奇怪。
只是,谢临朝还是想让这个“怀疑”能来迟一点……
谢临朝刚来的时候,第一眼见到的人是琳琅。
心细如发,事事妥帖照料谢临朝衣食起居的琳琅……是个很好的长辈呐。
可谢临朝不是“谢临朝”。
谢临朝不是琳琅姑姑从小照顾长大的“谢临朝”。
“若是姑姑知道我不是原来的二皇子,仲父,你猜姑姑接下来会怎么做?”谢临朝以玩笑般的口吻,询问诸葛亮。
仅用一碟水晶脍来试探她。
而且漏洞百出。
但凡送到谢临朝面前的吃食,每一道制作工序都会保证至少有三人在扬盯着,成品都会经过多人验毒。
最后,熟悉谢临朝口味的琳琅还会亲自试菜,根本不可能有一碟放了醋的水晶脍呈到谢临朝面前。
谢临朝心情复杂得很。
“说起来……还好我也不喜欢醋,所以才没有露馅。”
“主公也不喜醋,同样嗜甜,臣记得主公几个月前随子龙几人练习骑射,分明从未接触过,却也能犹如神助般,很快就轻松上手了……”诸葛亮轻摇羽扇,眼里的光芒明明灭灭,最后归于一抹了然的笑意。
“主公,或许您不需要纠结您到底是不是原来的二皇子。”
“你既然有幸来到这里,成为了二皇子谢临朝,那您便是谢临朝,而且……”
“谁又能肯定,您就不是二皇子谢临朝呢?”
谢临朝神色一怔:“什么……我不是啊……”
诸葛亮无奈地笑了笑:“主公,世间之事,无奇不有,臣等人能凭借主公以及系统神物,再活一世,谁都会有前世今生……主公,或许齐国二皇子谢临朝,便是您的前身呢?”
同名同姓,同样的相貌,同样的喜恶性情……
巧合太多,很可能就不是巧合。
而且,谢临朝其实不知道一点……
系统并非是将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强制召唤过来。
能召唤而来的,皆出于本心自愿。
或许各自都有着各自的遗憾,存有着那么一丝丝的渴求,想要重活一世,弥补遗憾。
这也是随着诸葛亮对谢临朝的忠诚度变高,才慢慢想起来的。
基于此理,诸葛亮认为,主公或许能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二皇子谢临朝”,并非意外。
只是涉及隐秘限制,诸葛亮无法和盘托出,便迂回提醒谢临朝。
此时此刻,谢临朝的脑子懵圈了。
“……这,不太可能吧,我明明记得我前世是……”
谢临朝的声音戛然而止。
只是前世,万一还有前前世呢?
谢临朝眼睛微亮:“仲父,你所言是真的么……”
诸葛亮安慰道:“真又如何?假又如何?主公您如今,难道不就是安王谢临朝么?如何能作假?”
“臣相信杨典宝正不会认不出自己从小照顾到大的孩子。”
“即使那个孩子稍微移了些性情,有了些神异之处,可人依旧还是那个人……”
诸葛亮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追思。
谢临朝没注意到,在关闭的系统面板里,属于诸葛亮的数据内,忠诚度上一秒-1,下一秒又+1,依旧还是97,好似没有任何改变。
与此同时……
在诸葛亮的心中,那个困扰他许久的选择,似乎也隐隐要做出抉择来……
“仲父,谢谢您。”
谢临朝郑重地起身,向诸葛亮拱手道谢。
被诸葛亮一番宽慰下来,谢临朝心情好了不少。
“仲父,我如今在陇西郡也站稳脚跟了,我外祖父那边也可以着手准备联络一番,姑姑那边……她应该有门路去通知外祖父家,可以跟姑姑商议一番,只是此事务必到保密,不可泄露风声。”
在记忆里,谢临朝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祖父那一家子人。
只是隐隐约约记得,那位戎马半生的老人家,在离开京城的那一日,嘴里只对她念叨着要“好好吃饭,平安长大”……
诸葛亮点点头:“好,此事臣会办妥的。”
“……”
或许是诸葛亮的这一番话起了作用,谢临朝心中的别扭感减少了大半,没有再刻意疏远原先二皇子府的旧人。
安王府内外,一切如常,平稳运行。
很快,随着终于找到铁矿煤矿以及白糖原料的甘蔗合适的卖家,水泥厂和白糖厂也正式投入了使用中。
早早就干完农活的农民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树荫下乘凉,谈天说地;
四四方方的工厂内,流水线的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执行着手头上的工序,眼里全是对赏钱的渴望;
清风吹动树梢,稷下学堂内传出稚童们的朗朗读书声;
开挖到一半的渠道边,一顶顶简陋的凉棚撑开,为民夫挡住头顶的烈阳,沿途更是搬来装满水的大水缸,供民夫解渴……
春江县的剿匪战报,一份又一份的送到安王府上,由最年轻少年将军领兵剿匪,无一例外,皆是大胜。
百川关刚练出的新兵,在经过主将的检阅后,进行第一回的实战演练,其中的一小股的五百骑兵,潜入草原,连续剿灭了三处小型部落,打破了曾经匈奴于草原上不可敌的神话。
种植在无忧山庄的种薯块已经发芽,长出了土豆苗,贾农夫恨不得一天十二时辰都守在农田上,最后还是被孙大夫这个老伙计出马,才给拉了回去休息。
文质彬彬的太岳先生,在了解熟悉完陇西郡当地的政策和民俗后,背靠安王府,开始在渡口县大刀阔斧,改革繁杂沉重的赋税,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为一,一条鞭法就此登上了新世界的历史舞台……
……
后世无数的史学家、学者、历史迷们为之疯狂痴迷,怀着最崇高的敬意,躬身在一尊尊尘封的石像前,小心翼翼擦去灰尘,试图探寻那个前所未有之盛世新朝的种种波澜壮阔时,总是绕不开新朝建立前,在龙兴之地那短短几年时间内的厚积薄发……
已经是最新一章